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宋江阵是两岸民间一种重要的习俗内容,它是两岸具有同源性质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是具有传统民俗性质的群众性武术表演阵式,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岸民间,存续有200多个,参与群众一万余人,民间建立宋江阵馆与陈列室多达一百多座,厦门莲塘村“闽台宋江阵博物馆”更是独树一帜,“宋江阵”还在两岸大、中、小学领域中传承。自21世纪以来,两岸宋江阵在民间社会、学校教育等领域进行数十次交流,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元象征寓意对两岸民众具有深远影响,将成为两岸民众中华文化认知与认同的重要载体。
在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宋江阵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内涵,对于增进文化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作用呢?
一是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积淀了宋江阵的历史文化内涵。宋江阵以阵法和武术操演为主体内容,二者均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宋江阵文化发展过程中,将军事文化、习俗文化、礼仪文化(尊祖礼仪、保护神仪式)等融入其中,丰富了宋江阵历史文化内涵。浑厚的多元历史文化内涵,以身体展演和话语叙事的形式薪火相传,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认同观。二是同源的血缘脉系,塑造了宋江阵的血缘文化内涵。在我国台湾宋江阵源起或发展历程叙事中,同族先辈成为被重视的群体。我国台湾宋江阵在谈及起源问题时多将先祖叙事融入其中,这些记忆性叙事已经成为族群后裔对同族的集体记忆,表达了“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的血缘理性认知与认同。两岸同胞关于宋江阵文化与先祖的叙事,表达了族群后裔对同族的历史记忆,形成了族群的集体记忆,增强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两岸同宗同族血缘共同体的凝聚。三是保家卫国的抗争精神,形塑了宋江阵精神文化内涵。在宋江阵文化中的人与事凝聚了爱国主义精神;而与先祖相关的人与事形成了血缘精神力量,这些构成了中华文化认同的主要内涵。对于宋江阵自身而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与抗倭斗争颇有渊源),并内化于宋江阵发展之中;对于宋江阵演武者而言,通过爱国人物及爱国事迹的历史记忆重现或历史场域重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实现重塑、强化和弘扬。四是嵌入多元礼仪文化场域,生成了宋江阵仪式礼仪文化内涵。在宋江阵演武过程中,组织者、演武者、乐器操演者等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行阵、单练、对练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祖辈延承的仪式礼仪。宋江阵演武将宋江阵和地域生活、习俗、祖训等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通过宋江阵仪式礼仪文化的操演,能够勾勒或强化参与者的多元文化记忆,进行礼仪文化方面的教化,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
宋江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增进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开展宋江阵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具有什么样的方法路径呢?
深化赛事汇演场域交流内涵。尽管两岸宋江阵演武已经形成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互动交流形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同场互动交流中,以单个队伍展演为主题,两岸宋江阵共同汇演较少;互动交流多以教练为主体,队员之间缺少互动;共同经历历史“故事”身体叙事以单方为主,缺乏同场共演。为了更好地建构两岸同胞共享共融赛事汇演交流场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需要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增强两岸队伍互融共演场域建构,增加队员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互融共演的形式直接切磋交流,能够更好地实现求同存异、互惠互补,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感,营造“一家人”氛围,用身体展演讲好同源故事。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体现在身体展演场域,还可建构一个场下互动交流场域,有利于彼此共同讲述宋江阵文化故事。二是拓展交流形式,勾勒共同记忆。两岸宋江阵先辈们或曾参与过近代抗日斗争,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需要建构共演互动互融场域,强化这种历史记忆。在两岸宋江阵同场汇演过程中,可以在开幕式环节以身体展演形式重现宋江阵参与近代厦门抗日或铁线桥抗日“故事”,规划两岸宋江阵演武参与者同场汇演,不仅有利于改变以往单方主演情形,而且更容易营造两岸同胞的场域归属感,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创造情境动力。
加强学术活动场域建设。为了实现两岸宋江阵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双重并举,需要做好相应规划。一是维稳当前交流场域,拓展交流群体。要充分利用两岸宋江阵文化节举办契机,持续开展学术研讨会,讲好宋江阵文化故事,营造学术场域,建构学术共同体,致力于协同合作深化宋江阵文化研讨。当前,依托两岸宋江阵文化节建构的学术交流场域属于“圈内”范畴的交流,致力于宋江阵研究的人员并不多,特别是我国台湾地域的多群体研究人员参与较少。真正打造两岸宋江阵学术共同体,需要聚集两岸关注及致力于宋江阵研究的学者,形成“多元一体”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学术互动交流提升影响力。二是充分利用相关学术机构,办好宋江阵学术交流活动。以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宋江阵项目)等学术机构为平台,推动学术交流合作,为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提供理论素材;同时,在场域情境中讲好背后蕴含的“故事”,营造归属感交流场域,形成实践场域与学术成果的协同影响,增强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拓宽校园教育场域交流。一方面,要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文件。地方教育部门将宋江阵传统文化教育和交流纳入教育规划,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在已开展宋江阵文化传承的学校每年规划1~2次互动交流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相关宋江阵传承学校赴台进行互动交流,将这种交流活动纳入传统体育特色校建设考核指标,为参与宋江阵文化教育和交流的师生提供评优、评先等政策支持,为两岸学校宋江阵文化互动交流提供保障,促进宋江阵传统文化交流常态化和规范化。对于我国台湾地区已开展宋江阵传承的学校,地方教育部门或文体部门在出台的相关教育规划文件中,应鼓励福建地域宋江阵传承学校开展邀请我国台湾学校宋江阵互动交流,并提供相关基础保障。将宋江阵夏令营纳入政策规划。目前福建地域已开展相关地域宋江阵夏令营活动,但仅囿于某一阵头或某一学校,尚未形成两岸互动规模。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在相关文件中予以鼓励和支持,以宋江阵传习基地为依托,邀请两岸同年龄段宋江阵传承学生群体共同参与宋江阵夏令营,为两岸学生建构宋江阵互动交流场域。另一方面,要拓展教育领域宋江阵文化多元化交流形式。宋江阵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互动交流需要重点关注身体展演层面,以身体力行来讲好两岸同宗同源历史“故事”,在身体演武情境中增强青少年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要充分发挥宋江阵陈列室和“博物馆”的实践教育价值,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学习、互访交流,发挥具有象征寓意的博物馆文化的“讲故事”功能,勾勒两岸同源文化历史记忆。在教育领域互动交流过程中,要推进师生、宋江阵传承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宋江阵历史“故事”的互动叙事,组织学生进行宋江阵历史文化源流、爱国爱族事迹、宗族血缘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动,使中华文化认同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达成。
拓展宗族文化场域建构。将宋江阵演武作为同宗同源的宗族文化象征媒介,融入祭祖活动之中,对于两岸同胞寻找共同的宗族历史记忆具有积极意义。在两岸宗族互动仪式场域中,可将宋江阵作为宗族交流活动,以宋江阵故事叙事和身体展演“大比武”两种形式进行。在宗族文化研讨环节,可将宋江阵与宗族相关故事以文本或话语叙事的方式呈现。将事迹作为题材进行互动交流,便是使其成为勾勒宗族共同历史记忆、强化彼此血缘理性认知的重要方式。在身体演武方面,我国台湾同胞来大陆祭祖之际,可在仪式环节完整展示宋江阵中的祭祖仪式和演武活动。将宋江阵文化以身体展演和宗族故事叙事的形式融入两岸某一种宗族祭祀互动之中,从而重新唤起族人对共同先祖的记忆与缅怀,增强宗族历史文化认同、血缘身份认同、精神信仰认同及宗族礼仪文化认同,进而强化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
(作者:郭学松教授,博士、曹莉教授,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ATY006)研究成果,摘录原文《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维度与路径:基于两岸民族传统体育宋江阵文化视角》首发于《体育科学》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