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产学研共生体是高校为创新和优化产学研协同工作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是对原有产学研协同理论的有效改善和升级。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产学研共生体理论,如何实现产学研共生体发展目标,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综合产、学、研等多方面要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产学研共生体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它是以高新技术研发为依托,以高附加值技术产品开发为根基,以高成长性文化培育为焦点,秉承多管齐下原则,共同带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共生共强,实现科研、教育与生产在社会分工和资源优势上有协同与集成化,实现技术创新在上中下游的无缝对接和耦合。对高校而言,产学研共生体建设要坚持产学共生、学研共生以及产研共生的交叠运行,时刻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引导,在保证基础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高效转化,推进社会产业链条与高校人才培养链条的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研创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产学研共生体是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必然产物。产学研共生体的构建主体是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三大主体都是所属领域的中坚力量,构建产学研共生体,就是要实现这三大主体力量的强强联合,充分提高三大主体各自优势的利用程度。高校拥有优质的办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资源,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科研院所拥有高效的研发人才和充足的研发成果。将高校教学需求、企业生产性需求、科研院所研发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在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推进社会生产与科研市场化发展的速度,产学研共生体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产学研共生体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产学研共生体的构成要素中,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传统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在原有松散合作关系基础上构建的更加紧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是对传统产学研模式的实质性创新和突破。高校构建产学研共生体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此,高校要立足目前所适用的人才培育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式,将原本传统的校企合作、产学互动转变成为更具深度同时更加新颖的形式,实现教育科研与社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产学研共生体的推动之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科学研究职能以及社会服务职能都会得到有效强化。
在产学研共生体中,产学研是三大核心主体要素,产是指社会产业领域中依托技术创新来实现生产目标的企业,这是产学研共生体建设中选择合适产业合作对象的一项重要标准。它不仅是从事生产的实体机构,更重要的是它要具备实际的生产能力。学是指高校,是高校所拥有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资源。研是指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它们都是科研基础、科研应用和科研开发为中心,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构建产学研共生体,目的就是为了研发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并实现其产业化;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通过产业、教育和科研三方的有效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来培育更多更加优质、更具创新性的人才,再借助人才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建设产学研共生体重点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取向。在衡量产学研共生体建设与发展质量的诸多指标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占据着核心位置。在产学研共生体中,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产学研共生体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构建产学研共生体,要充分利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资源助力自身教学工作,要更加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率,突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价值取向。
产学研共生体参与共建项目越来越倾向于经济实体。传统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多以项目合作为主,实际建设效果并未得到充分验证,而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重点,从原来的项目合作转变成经济实体的共建,以实际成效作为建设的目标追求。在此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注重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与调配。在共建经济实体的合作过程中,合作的长远度更强,不像之前项目合作那般,项目结束就意味着合作关系的结束。经济实体是一个长远的存在,通过共建经济实体,彼此沟通和了解更加深入,合作基础也会越来越牢固。
产学研共生体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之前产学研协同发展阶段,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基础单一,或出于资金需求、或出于技术需求、或出于产品需求等,虽然这些需求也能够将三者联系到一起,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一定局限。随着自发性产学研活动以及项目的不断拓展和深入,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
产学研共生体建设中体现出比较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目前来看,我国各地高校均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和构建产学研共生体,但也同时暴露出了地域差异性。诸如:经济发达和双一流高校聚集地区是产学研共生体建设效果更理想的区域,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校构建产学研共生体的成果会更加优质,平均每所高校获得的产学研投入经费可达全国平均投资经费数的2倍。这也是当前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在新时代,建设产学研共生体是时代进步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是解决攻克卡脖子科技难题所需,高校作为产学研共生体的重要主体力量,可以采取以下路径来构建共生体。
明确产学研共生体的思想理念。高校作为为国家培育优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紧密联系十分紧密。在构建产学研共生体过程当中,高校要改变传统思想理念,摆脱固有理念的束缚,从高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专业和职业导向以及企业对高校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着手,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在实践工作中,高校要积极致力于转变教育观念,紧密结合产学研共生体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的定位以及培育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行业需要为动力,将人才培养与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对路接轨。
探寻新型科研资源共享方式。在产学研共生体建设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主体不能再像产学研发展初级阶段一样,把自己视作完全独立的个体,要意识到产学研共生体是三大主体的深度合作,彼此之间不再是基础的合作关系,而是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想办法合理运用自身资源创造出共有的庞大数据库资源。产学研共生体建设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建立共享资源平台,需要产学研三方共同努力,全力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秉承与时俱进、诚意合作精神,敢于将最新成果拿出来与合作方共享。在彼此信任前提下,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拓展和应用更多资源共享方式。继续保留和使用一些传统但实践效果理想的合作方式;合作共建校内实操基地、企业学生实习、科技产业孵化园、共享实验室等模式。针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定期举办信息研讨会,对教育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利弊,不断优化合作体系。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工作,结合教师工作时间安排其去合作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和接受培训。共生体内的资源共享,可以使产学研三大主体关系变得更加稳固。
丰富产学研共生体合作内容。要立足于实际国情、创新资源和制度体系,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建立新型合作模式是我国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重要方向。在产学研共生体建设过程中,高校要综合考虑自身所处的区域经济特征、创新要素基础、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产学研共生体合作的具体内容,以现实产业以及经济问题为导向,以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为牵引,建立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时,要积极寻求与行政主管单位合作,争取主管单位的最大支持,借助主管单位的独有资源,建设更高层次、更全方位、更具实效性的产学研共生体。
在新时代,产学研共生体建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注重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增强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高校要加强学科交流,积极参与产学研共生体建设,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产学研共生体必将稳步向前发展,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江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副教授,本文系石河子大学《花店花艺设计与运营》通识课示范项目[编号:TGZ12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