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王露洋
大诗人陈子昂从家乡四川来到长安,希望一展宏图。然而他四处碰壁,走访长安权贵登门献诗,因没有名气被拒之门外,受尽冷嘲热讽,始终摸不到门路。一日,有人捧着一张名贵瑶琴出售,京城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争相传看,但此琴价格昂贵,众人只看不买。陈子昂看了这琴后,倾尽所有积蓄买入。陈子昂表示擅长奏琴,今日见到这样的好琴,恰恰与自己的琴艺相配。于是众人希望能够听他演奏一曲,陈子昂约众人隔天到他家去听琴。
经过前日的买琴事件,第二天陈子昂家果然宾客满座。陈子昂拿着新琴,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志向,说到自己的诗要比自己的琴艺好,于是抬手将昨日重金买来的琴砸了,然后拿出自己的诗文分给了在座的宾客。经过陈子昂这番自我营销之后,众人对他的诗文也有了兴趣,再一看,果然文采出众。一些诗句一时在京城广为传颂,陈子昂也因此名声大噪,由此出名。名望在唐代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尤为重要,不光是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也有过这样的求名经历,而那些诗文中透露出的信息,恰恰反映出了唐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
唐代的诗人并非一直如他们的诗文那样光辉伟大,而是也经历了与常人一样的过往,最终因才华脱颖而出。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唐代社会的一扇门,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将诗歌引入成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援诗入史,诗史互鉴,使得唐诗不单单是文学作品,同样也是反映唐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宁欣,以唐诗的“诗眼”为题,深挖其背后的“历史眼”,用一本《从唐诗走进历史》,解读诗歌中的大唐,解读诗中最打动人、最出彩、流传最广的句子,找寻这些句子之所以精彩的历史原因。
比如杜甫的一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人在追忆中,既反映了开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同时又带着惋惜看着眼前如此这般不堪,历史的风云变幻也在杜甫对往昔的感叹中透露给读诗的人们。
唐宋变革论由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提出,其中一大变革就是社会由世家大族、贵族所把持的贵族政治逐渐向寒族、庶人阶级过渡。比如诗人刘禹锡的那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少年得志,在官场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贬出长安,随后几起几落,前后被贬长达二十三年,而他始终不肯与权贵妥协。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时,途经金陵,他凭吊盛极一时的东晋大族代表王、谢家族故居时,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这诗句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概括,也是诗人对于现状的描述,以及对未来的感想。一首诗中蕴含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概念,这也反映出了作者在前言中写到的“历史眼”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者在书中,对诗句进行逐字解读,就如同一般的唐诗书籍一样,让读者了解诗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与诗人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书中将这首诗的历史眼点出,并全篇加以详细解读。刘禹锡这首诗中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阶层重组、变迁更新的重大历史信息。作者拉出了两条历史线索:一是门阀士族的衰落及新官僚士族的兴起;二是士族位次的重新排定。之后的内容则主要围绕着这两点,对整首诗以及背后的历史知识进行一层一层的解析。
说到士族位次的重新排定,书中以初唐时由官方主导的《氏族志》和《姓氏录》来举例说明。从王谢大族到寻常百姓的历史转换,并非仅仅是凭以武力为主的改朝换代就可以完成的。士族门阀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在转换的过程中,统治者的顶层设计,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认为原来的士族位次排序不合理,便令当时的几位重臣编写《氏族志》,其意就是改变旧有的士族排序,打击那些无功无禄的地方大姓氏。后来,《氏族志》修成,唐太宗看后很不满意。《氏族志》中将崔氏排在第一,李氏排在第二,唐太宗觉得山东崔氏虽然是大姓,但早已式微,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崔氏既没有子弟建功立业,又没有朝中权贵来自崔氏,旧日的门阀世家,在经济、政治上都已经衰落,为什么还把他们列在前面?
书中讲了一个小故事,唐太宗曾有意将一个公主嫁给崔氏家族子弟,毕竟唐太宗立国要团结一切力量,作为旧时大族,李唐皇室向崔氏投出了橄榄枝。那位崔氏子弟不过是一九品县尉,但崔家却自恃门第,百般推辞,使得唐太宗大为不满。因此,才有了要改变社会地位与政治结构不匹配的状况。他要求负责官员重修《氏族志》,并定下准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最终,《氏族志》按照当今权力地位进行了排序,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氏则被降到了第三等的位置。这个历史事件,藏在唐初的历史中,这个信号也表明了皇权政治开始干涉之前魏晋南北朝长期遗留下来的世家门阀问题,整个社会阶层正在进入重组中。
书中大致是按照唐代的历史进程,以唐诗中的名句入手,解释其中的社会变化。在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和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中,都在讲一个事情,就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既有从制度本身出发,衔接贵族政治的崩溃,讲述科举考试对于一般寒门来说有种鲤鱼跃龙门的力量。因此有了孟郊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对于唐代科举制度的反思,在科举制度的初期,贵族的势力依旧会介入到科举中,制度的不完善也给了很多学子在考场外争取机会的空间。因此有了朱庆馀自比羞涩新娘的自荐“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当然也有前文中陈子昂那样的事件营销,用其大胆自信的行为制造入仕前的声望。
书中精选的唐诗,都是唐朝历史中的关键点,并且在内容上一篇扣一篇,使不同时期的唐诗在历史解读的逻辑上形成序列,让读者有序地进入唐代世界。那些诗人对人生的苦闷,诗人对生活的激情,诗人对社会的观察,都浓缩在那些经典诗句中,这使得解读唐诗的背后,更有种还原历史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