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崇仁六村是浙江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走进村子,就宛如进入一座江南古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村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
位于浙江嵊州金庭镇的华堂村文化积淀丰厚,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本文配图均由沈琪霞摄)
浙江调研千余 历史文化村落
凝固的民居,古老的村落,跳动的民间社火、延续至今的活力……众多专家、学者等历时多年,调研散落在浙江各地的千余个历史文化村落,并汇编成集《千村故事》丛书。
“社科学者们以‘工匠精神’开启了抢救文化历史的新探索。”湖州师范学院金佩华研究员是《千村故事》总主编,他认为,“通过‘浙江历史文化村落’这一视角,不仅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学术支撑,而且对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村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据介绍,“千村故事”主要针对纳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和名单库》的1237个村。此次调研旨在寻访传统故事,定格乡土印象,回味乡愁记忆并以此构建当代精神家园。“此次研究成果,既秉承了对地方志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又实现了对当地文化深层肌理的梳理挖掘和研究,成为当地文化的发现者、代言人、传承人、传播者。”金佩华说。
有1022个村落 还保存着族谱
《千村故事》讲述了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人文故事,也可以从中看到村落里的生态人居、经济社会、制度习俗、传统工艺、人物传记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由此,人们可以感受江南历史文化村落变迁兴衰更替的历史脉络。
位于嵊州西北部的崇仁六村正是浙江千余个历史文化村落中的一个。走进村子,就宛如进入一座江南古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沿着寂静的卵石巷道缓缓前行,建筑布局古朴浑然、精美奇崛。
崇仁原名杏花村,北宋时,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
令人欣喜的是,村中至今存留着许多老台门。崇仁六村又被人们称为“崇仁古村”。古建筑群基本保持明清风格,尤以五联台门和玉山公祠最为典型。2000年1月,以崇仁六村为核心的崇仁古村落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玉山公祠也在此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文化村落基础信息有效采集的1158个村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主要集中在浙西、浙南、浙中的山区、丘陵地区;而在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地区、海岛地区的相对较少。
从建成年代看,浙江这千余历史文化村落中,唐代及以前始建的村落160个,其中舟山市定海区马岙村被誉为“海上河姆渡”;宋代始建的村落尚有367个,占总数的31.69%;元代始建的有103个,占8.89%,明代始建的有297个村,占25.65%,清代始建的有149个村,占12.87%。
另据介绍,村落中所有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存中,有文物保护级别的共有435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有375处,省级文物有699处;村落中有1022个村保存族谱,有295个村落保存有古书、名人手稿、字画等文物资源。此外,村落中有906个村有古树名木,有的村甚至有古树名木群。
位于浙江楠溪江中游西畔的岩头村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人文景观丰富。图为岩头村一角。
多渠道的保护利用方法
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浙江居民世世代代辛勤耕作,在浙山浙水之间聚居,形成了众多传承文化并铭刻乡愁记忆的历史文化村落。如何保护、传承与利用这些珍贵资源,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既是人们珍重和热爱中华文化的表现,也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播传承的历史见证;既是应保留的历史,更是‘活’在当今人们生活之中的现实。”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这样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始,浙江就着手探索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方法。2009年,一批国内古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聚集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提出了《新叶共识》倡议,推动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倡导全社会关注抢救正在日渐消失的中国乡土建筑。2012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
在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践中,以西塘、诸葛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村落,已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保护利用之路。
岩头村位于浙江楠溪江中游西畔,人文景观丰富,至今仍保存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部分宋、明、清建筑,其中建于宋元年间的古村、古塔、古桥、古牌坊保存完好。位于浙江嵊州金庭镇的华堂村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嫡传后裔的聚居地,文化积淀丰厚,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陈毛应
延伸阅读
浙江的“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浙江省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与民俗风情村等。
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