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万里长江蜿蜒而过,老巴县可以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城。江拍两岸,滋养了铜罐驿、鱼洞、朝天门、木洞等著名的水码头。相较于水码头,旱码头这个名号就显得低调了许多。
始建于宋朝,兴于明清的丰盛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为“长江第一旱码头”。古镇内,江西街、半边街、垭口街、十字街、书院街、长宁街、寿字街以及公正街8条老街,首尾相连,一气呵成,镶嵌出一个巨大的“回”字造型。街道两旁,禹王宫、仁寿茶馆、一品殿、十全堂、刘家大院、杨家老屋等老宅老院,与周边的高大碉楼互为借景,相互呼应。
古镇周边是正在建设中的“油彩花舍——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展现了古镇宁静质朴的气息。一条条岁月铺就的青石板街道,一幢幢造型各异的老宅院,一壶壶山泉精酿的陈年老酒……勾绘出丰盛独特的古镇风情。
千百年来,人们跨越千里的南来北往,成就了条条古道和座座驿站。丰盛古镇因驿而丰,因驿而盛。丰盛古镇旧称峰门(封门),位于巴县、南川、涪陵交界处,一脚踏三县。川黔古道的东南路从这里经过,尤其是丰盛与木洞实现水陆驿道互通,使丰盛古镇成为连接水陆、通达周边的驿道枢纽,可谓通江越岭,水陆并网,串连川黔,辐射四方。
川黔古道东南路是连接四川东部和贵州北部的大动脉,是一条盐、茶、马等货物的商贸之路。《巴县志》记载了川黔古道东南路的走向,“由底铺十五里至背峰,十五里倒坐铺,十五里梅垭,十五里冷水,十五里木洞,二十里长延坪,二十三里峰门,二十二里天赐殿,交南川县界。”进入南川,通往贵州,必须翻越鲜家坪山,而位于山下的丰盛古镇,便成了翻越鲜家坪山的起始点,人们往往需要在丰盛歇息一晚,恢复体力,第二天一早再翻山赶路。
连接木洞和洛碛的驿路,则实现了江边码头、水上驿路与川黔古道东南路的贯通,提升了水陆驿道的互通互动能力,增多了货物和人流量,增强了丰盛古镇的聚焦与辐射功能,与巴县、南川、涪陵的毗邻乡场相比,优势越来越突出,因而成就了盛极一时的丰盛古镇。
“人杰地灵九龟寻母献福寿,物华天宝双龙吐水运乾坤。”丰盛古镇遵循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布局法则,也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丰盛古镇坐落于鲜家坪山槽谷两条南北走向的带状丘陵群和数座独立的小山丘之间,这两条带状丘陵形似“双龙吐水”。
古镇的商业街巷和居民住宅,布置于制高点清远楼北侧的平地山丘地带。清远楼山丘形状如龟,而在东西两条槽谷地带,从南向北分布着九座小山丘,皆呈椭圆形,丰润饱满,形似乌龟。人们把清远楼山丘看作是一只母龟,而九座小山丘则是九只小龟,于是就有了“九龟寻母”的传说。
建镇之初,人们遵循“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将山体设置在由万天宫、万寿宫和禹王宫形成的古镇中心轴线的端点,将自然山景作为古镇的“借景”,增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并巧妙运用“道法自然”的设计手法,利用清远楼山丘和文庙山丘、杨家祠堂山丘,将南川场口和涪陵场口分隔,形成各场口节点分布有序、互不干扰、相互融通的街区格局,可谓别具匠心。
青石板铺就的千年回字老街,由长着“耳朵”的碉楼静静的守卫着。这个“耳朵”当地人称之为耳楼,在重庆其他地区的碉楼上尚未发现,属于丰盛独有的景观。
踏平青石板老街的是蒸腾的人间烟火气,充满对往来客商无尽的关怀。老街回环,来到丰盛古镇,无论打卡“晒圈”、徒步“溜娃”或是体验“赶场”,这里总能满足需求。地处重庆中心城区市郊的丰盛古镇,多年来一直是名列前茅的热门景区,这巴山渝水间原汁原味的烟火气令人向往。
古镇上基本都是本地居民,不少店铺都是上百年的老店,他们和这里的一砖一瓦融为一体。福寿街手工编织簸箕、蒸笼的“陈竹编”,十字街传统锻造铁具的“熊铁匠”,手工打制精致杆秤的“王秤杆”……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来丰盛“赶场”,可以体验到纯净古朴的生活方式。
漫步在回字老街,烟雨朦胧,人们小心翼翼踏着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路。酒旗飘扬,石磨豆花蒸腾起袅袅热气。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临街叫卖的火烤豆干、刘家四合胡豆、十全糖等各式民间小吃,醇厚甘冽的“窖里香”烤酒,令人目不暇接,让丰盛这座千年古镇充满人间烟火气,从未在岁月中暗淡。
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民间小吃曾经抚慰了多少过往旅人,又成为了多少游子对家乡的记忆。这些传承千百年的老宅老街、手工制品、民间小吃,既是一件件有形的文化遗产,也是一段段无形的文明演进史。那些铭刻在民间小吃里的珍贵文化印记,寄存在老街碉楼里的惊险故事,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品尝,来聆听。(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