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一个民族的魂。文化可以滋养心灵、可以涵育德行、可以引领风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
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搭建高校德育校园阵地平台。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土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德育实践平台。可以充分依托校园宣传栏、校园宣传网站、校园主题日活动等平台载体,在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和演讲比赛等课外校园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比如开展百年党史知识竞赛,开展青春向党理想信念主题演讲比赛,开展情景党课,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比赛,开展红色歌曲大合唱比赛,开展党史影片观影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精神的深刻内涵,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积极奉献社会的使命意识。也可以以一些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大学生开展缅怀教育活动,充分营造宣传氛围,让学生浸染在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分享红色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精神文化气质,最终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
依托红色资源,建设高校德育实践基地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接触社会和了解国情,可以磨练意志和增长才干,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力举措。党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许多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这些红色资源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共产党人不屈的革命精神,彰显着共产党人崇高的品质。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中的育人价值,用其滋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红色资源是弘扬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伟大精神的生动教材,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地域优势与当地的一些红色文化基地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暑期实践、社团活动和思政课第二课堂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设置实践专题课,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革命人物故居或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和实践调研。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中担任红色讲解员等,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坚守理想、不懈奋斗、服务于民、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付诸实践之中,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的前途命运之中 ,做一个新时代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奋斗者。
将红色文化融入互联网,打造高校德育网络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育人成为红色文化宣传的全新阵地,高校要利用并整合网络资源,合理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构建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新平台,增强德育教学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实效性。一是创建一系列相关的德育教学互动平台,合理应用 VR 虚拟技术,用现代化数字网络媒体技术融合红色文化信息和资源,设立红色文化数字化展览馆,“线上线下”连起来,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红色文化交流和融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把日常学习阅读和红色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和提升德育素养。二是打造网络新媒体育人阵地,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把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图片、场景、影片等制作成有创意的微视频和微电影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红色文化。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短视频、微电影、快闪等新媒体相关手段,通过鲜活生动的学习素材,宣传红色文化,不断推进文化育人。三是丰富网络内容来扩大宣传,占领高校德育育人的阵地。依托互联网平台建设好红色文化学习网站和德育知识频道等,在这些网络媒体上,展出红色文化育人的成果和相关精品项目,同时有条件可以建设红色文化融入德育的网络论坛,增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大范围宣传和有效灌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正能量得到传播,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阶段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期,不仅需要知识的教育,更需要精神的指引。红色文化中革命先驱们的崇高理想信念,是百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精神指引作用。切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工作中,坚定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作者:莫丽梅,讲师;张文颖,讲师,桂林信息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