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转自《汉画像石中的齐鲁古代体育文化研究》
汉画像石的出现与汉代的经济文化与思想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且分布广,历时时间长,内容多样,成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透视齐鲁汉画像石呈现的身体技艺活动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中感悟古代先人的社会生活风采及文化理念,以期对当代人有所激励和感召,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身体技艺活动的多样化
汉人所喜爱的身体技艺活动在汉画像石中得到了集中、反复的展现,因类别多样,称为“乐舞百戏”,主要有步射、骑射等各种射艺;角力、器械技击、斗兽、兽斗等各种角抵技艺;盘鼓舞、长袖舞、建鼓舞等各种乐舞;寻撞、跳丸、飞剑、走索等各种杂技,还有综合运用身体技艺扮演各种角色演绎历史人物与故事的戏像情景等等。汉代乐舞百戏的繁荣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折射出汉代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正是由于汉代人对乐舞百戏的情有独钟催生了表演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从而不断促进了身体技艺活动水平的提高。齐鲁汉画像石也大多集中展示了“乐舞百戏”的盛况,如,1954年出土于山东沂南北寨村“将军冢”的乐舞百戏画像石,画像上的人物达50人之多,该石集歌、乐、舞、百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是截至目前发掘出土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壮观、内容最为丰富的乐舞画像石。
二、身体技艺活动的休闲娱乐本质
齐鲁汉画像石的核心内容是汉人丰富的身体技艺活动,从步行、骑马、乘车到烹饪、会客宴饮,从射箭、打猎到交战、厮杀,从蹴鞠、嬉戏到乐舞百戏的表演与欣赏等等,汉人的生活事项得到了全面展示,彰显了其身体技艺活动的休闲娱乐本质。其一,齐鲁汉画像石中刻画的汉人乘车骑马出行、射箭等活动与先秦时期相比,礼教色彩淡薄,娱乐性增强,刻画的射箭姿态已与礼射不同,出现了多种射箭姿态,如,徒步弓射动作有立射、蹲射、单腿跪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坐射、步行射、跑步射等九种。其二,齐鲁汉画像石刻画的众多乐舞百戏图景,真实展现了汉人追求娱乐生活的社会风气。盘鼓舞动作敏捷灵动,节奏感强;长袖舞姿态优美飘逸;走索,惊险刺激;飞剑跳丸灵活巧妙;倒立、滚翻、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舒展流畅;马上站立、倒立、翻腾等骑技迅捷惊险,以及人兽搏斗的勇猛激烈等等,成为汉人宴饮享乐,节日庆典时娱人、娱神的重要方式,其娱乐休闲的本质与人自由本性相一致,在后世以不同的方式得以传承发展。
三、身体技艺活动表演呈现融合性、综合性特征
一方面,从齐鲁乐舞百戏汉画像石所刻画的杂技专训练化表演图像可以看出,汉代的杂技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乐舞、武艺、杂耍、戏车等融合在一起,对后世的杂技、马戏、舞蹈、武艺、体操等表演艺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集舞蹈、技击对抗、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特征。刻画的杂技种类主要有:跳丸、跳剑等手技,都卢寻橦、戴竿等竿戏,高絙走索等绳戏;托举、叠罗汉等擎戴技;顶碗、瓶、壶、罐等碗瓶技,以及马术、柔术、幻术等,均展示出高超的技艺水平。刻画的乐舞动作姿态以及蕴含的审美品位对后世舞蹈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舞台上的舞蹈表演依稀可见汉代舞蹈的影子。如,占全国汉画像石大半数量的齐鲁“盘鼓舞”画像石,刻画的动作有“跗蹋摩跌式”“纵横腾踏式”“顿身倾折式”“长袖踏鼓式”“倒立式”“跳丸式”舞者集舞蹈、竞技、杂技于一体,舞姿刚健流畅,画面生动逼真,在“盘鼓舞”中具有代表性。
另一方面,齐鲁汉画像石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就是以技击、对抗和练力为核心的身体活动,如角抵、对搏、斗兽以及兽斗等,体现了汉人对“力”的崇尚,展示了大力士掰手腕、单手举物体、拔树、蹶张、角力、角抵等画面。通过较力以击倒对方,是中国摔跤的早期形态,如,枣庄市薛城区大间巷出土的画像石中刻画了手搏一方将对手掼翻在地的情景;临沂市沂南县延宾镇兰村出土的画像石中描绘了手博双方对峙的画面,手博由先秦时期军事训练的方式演化为汉代不同阶层观赏的娱乐活动。再者,斗兽、驯兽情景的融入是齐鲁汉画像石表现的又一内容形式。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从与野兽搏斗到驯养兽类为人类娱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齐鲁汉画像石中斗兽图像主要有搏虎、刺虎、戏虎、驯象、斗牛等。古代虎是人类的威胁,杀掉、制服虎是勇敢威武的体现,齐鲁画像石中有的刻画了人徒手与虎搏斗的情景,其凶险令人不寒而栗;有的刻画了人持武器与虎相搏的画面,搏斗者沉着勇猛,毫无畏惧之色;有的则刻画了驯虎人徒手戏虎的情景。斗兽是汉朝上层社会欣赏的娱乐节目,斗兽者的身份多为罪囚、战俘和身份低微的奴隶,在表演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历史的发展,斗兽逐渐被兽斗所取代,发展了各种斗戏以供娱乐。齐鲁汉画像石中再现了虎斗、牛虎斗、牛斗、熊斗等情景,不仅体现了汉人对力量、勇武的推崇,也积累了技击对抗的技术与战术,为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武艺表演与驯兽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方面,显示出“戏象”“舞象”的融合性表演,在齐鲁汉画像石中多有表现。如,临沂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东海黄公图》刻画的是东海黄公与猛虎激烈搏斗的“戏象”表演情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舞象”表演是“鱼龙曼延”,“鱼龙”是瑞兽猞猁变成鱼、龙的戏法,“曼延”是彩扎巨兽,如熊、虎、怪、大雀、白象等,如,沂南汉墓画像石出土的《乐舞百戏图》中刻画了“鱼龙曼延”戏的画面。汉画像石中的“戏象”“舞象”等扮戏表演娱乐性强,是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同时对民间民俗的秧歌戏、跑旱船、踩高跷装扮表演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齐鲁汉画像石刻画了身体技艺活动图像,可谓是丰富多样,蔚为大观,展示了先人们的社会生活百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说,我国古代时期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那样,无论尊卑上下,不管四夷八方,对身体技艺娱乐活动表现得如痴如醉,趋之若鹜,也正因如此,“乐舞百戏”也成为了汉代身体娱乐活动的专有名词,对其进行探究,阐释所蕴含的生活理念与文化风采,对认知我国古代体育和身体技艺与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乐泉,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