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要闻 > 正文

回乡遇见美丽中国

来源:北京晚报2024-02-20 09:56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记者回到家乡,走进博物馆,观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民俗,赏各类展览,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过大年。为推动馆藏文物“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过年”的文化意味,让文化过年成为新时尚。

  甘肃兰州

  探展,叹服文明五千年

  记者 武亦彬

  甘肃简牍博物馆里的敦煌乐舞表演

  今年,甘肃兰州的多个博物馆都推出了春节特展和活动,并提供博物馆之间的交通服务。记者也乘此之便,走进展厅,追寻关于春节的深远记忆。

  鼓声铿锵,为欢庆注入最强劲的韵律。当你在黄河岸边侧耳倾听,这鼓声也许是远古文明的回响。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000年—4000年,漩涡纹陶翁、舞蹈纹彩陶盆是很多人的美术课本记忆。兰州市博物馆展厅内,精美的彩陶目不暇接。其中有7件陶器外形殊异,它们一端大一端小,大的一端呈喇叭状,有一圈如倒刺般的乳鋬。另一端小敞口,边上有环形耳。表面装饰着红黑色纹饰。这正是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彩陶鼓。远古先民将兽皮固定于乳鋬之上,风干后紧绷成鼓面。敲击时佩挂身上,独特的造型平衡受力。一手敲击兽皮,一手在另一端开合,实现多变的演奏效果。

  成书的时代比马家窑文化晚两千多年的《周礼》记载,“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虽不知远古先民在祈祷和欢庆什么节日,但载歌载舞的情致大概与今天是相通的。

  甘肃是简牍大省,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0%以上,居延汉简闻名中外。来到甘肃简牍博物馆,可以从尺牍之中探寻汉代节日的情形。

  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早在汉代,腊祭就颇受重视。一枚出于酒泉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写道:“煮鸡腊□尉愿取一行,三老来过希欲备之。”意思是腊祭时,请当地的掌教化的三老主持,候官提前煮了风干腊鸡招待。另几件甲渠候官隧长取十二月臈(通“腊”)钱簿简则记载了东汉年间边关发放“过年津贴”的情况。资料介绍,汉代无论地位高低,都能领取一份腊肉腊钱,甚至因罪徙边者也有份儿,在平日鲜有肉食的年代,足见腊祭之盛。

  边塞的食物味道如何?一组边关为往来人员提供各类调味品的木简也许能作为注脚。木简中提到饴饧、淳酸、酒酱、饴醯酱等,听起来有滋有味。

  在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甲辰龙年,与龙相关的珍宝,同样引人注目。常设展展厅内,有件距今约4000年的红陶罐,罐上纹样形象蜿蜒起伏如蛇,周身鳞纹,一足而三爪,应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龙;还有一对精致的明代累丝金龙,细金线编结而成,形象舒展矫健,须发飞腾,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已臻完善的明代龙的华美让人赞叹。

  还有一件独特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格里芬噬虎金牌饰。格里芬是西方神话里上半身雄鹰下半身狮子的传说动物,守护着财富和神圣事物。而这件金牌饰的格里芬,虽是鹰头,但身体蜿蜒,有鳞有爪,如若龙身。也许早在战国时期,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就已在秦人的发祥地交汇相融,碰撞出独特的审美。

  远古天地、汉塞边关,繁华盛世,岁月悠长,陇原大地上的人们在节日里辞旧迎新,传承文明,博物馆里的文物静静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这乡有礼

  年年都带稻香村点心回家,这两年颜值与口感兼具的创新糕点成了老字号的新网红。铜奔马是甘肃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绿马玩偶龇牙咧嘴、灵动丑萌。初看令人忍俊不禁,细想又抓住了文物的形象特点。高大上的国宝在年轻人中出圈,一度成为网红。今年,带他回北京。

  河北张家口

  百年京张路 几度促腾飞

  记者 刘静涛

  小讲解员讲述京张铁路的前世今生

  “咱们张家口,跟火车还真是有缘分。”春节期间回乡过年的记者,站在张家口市博物馆京张高铁的展区前,听到旁边的一位老者这样感叹。从1909年首条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开通,到2019年底京张高铁正式运行,时隔百年光阴,铁路不断为张家口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这座被称为“神京屏翰、畿辅重地”的城市与北京的距离越来越近,换上了新的名片。

  新春的喜庆与初春的热闹让原本古朴厚重的博物馆充满了活力,场馆工作人员迎上来,热情邀请带着孩子的游客参与“探博物馆寻龙之旅”活动。

  在京张铁路展区,一位头梳马尾、身穿“小小金牌讲解员”服装的小姑娘正站在火车头造型的照片墙前,字正腔圆地讲述着京张铁路总设计工程师詹天佑的生平,展柜中,京张铁路清代的铁路信号灯与扳手以及民国时期的喇叭让游客们驻足观看。正如小讲解员的解说词说的那样,百年之前,京张铁路的兴建带来了张家口的近代化,将北京与张家口联通;百年之后,冬奥会的举办再次将两个城市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京张高铁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你看,京张铁路真是不断刷新历史啊,不论是100年前还是现在,都有很多‘第一次’。”本地市民武女士指着展区的文字说明跟自己10岁的儿子说。于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约180千米,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而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则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高寒、大风沙地区高速铁路。

  “很感慨,也很震撼,让孩子了解一下自己城市的历史,才能更明确未来的方向。”武女士说。

  很多人说,我的家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不断给张家口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京张铁路不仅见证了张家口与北京的距离在不断“缩短”,也成了中华民族腾飞的一个缩影。

  这乡有礼

  每年回家过年,我都会带上几罐六必居酱菜,家里老人就好这一口。节后返京,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柴沟堡熏肉是我必带的特产,它以柏木熏制,皮烂肉嫩,非常适合馈赠好友。

  江苏南通

  民族实业兴 纺织源流长

  记者 徐慧瑶

  南通博物苑里的张謇像

  大年初二,春风送暖,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里游人如织。建于1915年的濠南别业坐落于南通博物苑之中,曾是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的住所。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至二楼厅堂里,可见一幅“未镂已雕,不扶自直;垂德而处,虚己以游”的对联,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创业心境跃然纸上。百余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张謇放弃仕途,回乡兴办实业,写就一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传奇。

  南通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期,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使江海平原成为棉花种植区,所产棉花是棉纺的优质原料,棉花、棉纱大部分供应本地手工纺织土布。到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已落后于世界潮流。“睁眼看世界”,1895年底,张謇怀揣着发展社会事业的雄心壮志,创办大生纱厂,取“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采用股份制结构,并从引进国外纺纱机器到自制机器,构成了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纺织车间。大生纱厂开工一年,大获成功,获得净利润2.6万两白银,张謇又相继创办多个纺织厂,并以纱厂为核心,创办各类企业34家,盐垦公司20家,形成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到1922年,大生集团4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地方工业体系就此形成。企业收益多用于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在江海热土上再度蓬勃发展。南通纺织产业门类齐全,纺织业从业人员达67.2万人,年产值达千亿元,有网友戏称南通“承包了中国人的床上四件套”。每个南通人或多或少都认识几个纺织从业者,从工厂一线工人、民营企业家,到把产品卖往世界各地的外贸人。从小到大,我听说过他们的许多故事,创业失败东山再起、远走他乡投资建厂……这些故事未能载入史册,但他们用辛劳的双手撑起家庭、缔造财富神话,把纺织品通过远洋巨轮送往世界各地,共同写就了南通“纺织之乡”的亮丽名片,并让踏实勤劳、不畏艰辛、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创业精神代代相传。我驻足于濠南别业,凝望一张张老照片,回顾先贤的创业史,一种力量油然而生。

  这乡有礼

  这次回家,我给家中小辈送上故宫文创铅笔,祝其笔墨生花、考试顺利。返京时我带回特产南通脆饼,脆饼是南通随处可见的传统糕点,清新酥脆,异常美味。

  山东青州

  寻古,邂逅家乡新愿景

  记者 徐英波

  青州博物馆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苏辙的这首诗,说的就是我的家乡——山东省青州市,一个隶属于潍坊市的县级市,历史上曾是“古九州”之一。

  没想到,今年春节回家我最紧张的事情,竟然是要抢一张家乡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的门票。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按照规定,博物馆需提前3天预约,每日零点放票。打算在新馆开放后首个春节假期去参观的我,伴着除夕春晚里倒计时的声音,在零点准时点开了预约门票的公众号,靠拼手速抢到了大年初三上午的第一个参观时段。很快,当天的三个参观时段都显示“已约满”。

  大年初三,我起了个大早,提早1个小时就到了博物馆外。离开馆还有半小时,我发现,门口竟然已经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停车场渐渐被停满的车辆里,来自天津、内蒙古、湖南等地的外地号牌竟占了近一半。

  馆里有7个常设展厅,包括“青州历史陈列”、“青州微笑——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艺术展”、“汉梦华章——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展”等7个展览。随着人流进馆后,我跟着一位志愿讲解员的脚步,与外地游客一同在馆里重新了解着家乡的历史、寻找三大“镇馆之宝”。

  在“青州历史陈列”展里,就有两件“镇馆之宝”,一件是东汉的“宜子孙”玉璧,由一整块上等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上方出廓部分中央透雕着篆书“宜子孙”三个字,蕴含着希望子孙后代“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美好愿望,是汉代玉器罕见的上乘佳作;另一件则是明万历二十六年的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目前国内外仅有的一份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这两件珍贵且寓意美好的文物前,聚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馆里最重磅的“镇馆之宝”是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走进展厅的游客,无一不为这批佛像展示出的风格独特、荡涤人心的“青州微笑”而赞叹,凝神注视,一种“一眼万年”的穿越之感油然而生。佛像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因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跨越时间长,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这些文物的“重量”,足以让这个县级市的博物馆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从我上学时常走的驼山中路,向西望去,青州博物馆的老馆和新馆都能收入眼底。两个馆遥相呼应,一种历史交错更迭的纵横感涌上心头,我突然为这种浪漫的设计而感动,也为家乡迸发的新活力而欣喜。记得馆里有句话——“有愿常相逢”。我期待着下次归家,与家乡更多的新变化相逢。

  这乡有礼

  姥姥爱喝茉莉花茶,北京老字号的张一元茉莉花茶,便是最合适的“北京礼物”。

  家乡青州的城市IP——峱(náo)宝宝,以本地瑞兽——“峱”为原型设计,可招财纳福、辟邪匡正。想把一只可爱的峱宝宝文创玩偶带回北京,带回来自家乡的这份美好祝愿。

  安徽宣城

  非遗手龙舞 古村闹新春

  记者 柴嵘

  行进中的布龙

  大年初三18时30分,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仁里村南门广场,华灯初上。舞龙队队员们齐力挥舞,手中的舞龙上下翻飞,盘旋起伏,表演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作。广场俨然成了一座开放的非遗舞龙展馆。

  半小时前,夜幕降临。由绩溪县人民政府、文旅局等单位举办的“2024龙舞迎新春展演活动”开启,队员们为手龙、草龙、布龙、板龙4条舞龙点亮蜡烛、彩灯,齐刷刷列在仁里村桃花坝畔。当饱蘸朱砂的毛笔为舞龙“点睛”后,上百人的舞龙队正式启程,伴着隆隆鼓点锣声,向南门广场进发,一路上给村民道喜送福。

  最先抵达广场、登台展演的是手龙舞队。这支队伍由10余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组成,他们身穿五彩短袄、头系丝带,手持竹篾和彩绸扎制的小龙灯和小龙珠,时而手提龙身,围在腰间舞动,表演“蛟龙出海”;时而双手持龙,高举过头挥舞,表演“金龙叩首”,一整套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噼噼——啪啪——”霎时间,鞭炮、锣鼓齐鸣,2名红衣小伙手握稻草扎成的“草辫”抽打地面。15名队员擎着一条约18米长的草龙飞驰而来。草龙由稻草、竹、剑麻等编制而成,每段龙身都贴有红纸,寓意新年红红火火。草龙摇头摆尾、腾跃辗转,赢得满堂彩。

  随后,一人高举龙珠引路,广场转角处一条红色的布织龙跃然眼前,不断盘旋,上演“飞龙戏珠”的高难度动作,舞动起来气势磅礴,色彩斑斓。

  压轴出场的是一条120余米长的巨型板龙,板龙由近二十节“板凳”连接而成,每一节板凳均为各村民自行制作,寓意“接龙”和团结一心。100多名舞龙队员舞动着威武的板龙,祈福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广场上灯火闪烁,礼炮飞扬,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壮观,好不热闹。

  仁里村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距今接近1500年。历史上,仁里村是古徽州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徽杭古道上的重镇,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全村四门三街十八巷,有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等历史遗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

  “此次展演是4条非遗舞龙首次齐聚千年古村,希望通过舞龙舞出龙年新气象!”绩溪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邵斌介绍,手龙舞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绩溪县正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做好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这乡有礼

  记者从北京带回“中华老字号”稻香村的糕点礼盒,枣花酥、牛舌饼等点心颇具老北京特色。带回的家乡礼物是绩溪烧饼,以徽菜食材梅干菜、黑毛猪肉做馅,外壳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湖北宜都

  千载巴楚情 动人诗篇多

  记者 袁云儿

  宜都市博物馆

  大年初四,我和两个小外甥一起,来到老家湖北宜都的市民活动中心,打卡了其中的博物馆。

  市民活动中心可是我们家乡这几年投资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工程,2017年开工建设,2023年才全面竣工。这里就像一个文体休闲场所“巨无霸”,囊括了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总建筑面积11.28万平方米,园区位于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江交汇处,主体建筑多为圆形,就像片片荷叶点缀在水畔。

  以前,老家虽也有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但建筑和设备都很老旧。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大方气派的市民活动中心,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能来,都能用上里面的设备和服务。

  市民活动中心内的大部分场馆,春节期间都向公众开放。我们参观的宜都市博物馆,2023年刚刚开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拥有藏品3万余件。博物馆共两层:一层为基本陈列——宜都历史文化展,分为“文明璀璨”“巴楚交融”“牧歌金鼓”“千载宜都”“万里茶道”五个单元;二层为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专题展览,展览宜都籍名人的事迹。

  历史文化展中,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内容,这也是宜都历史上最灿烂光华的时期之一。“宜都”这一地名,就是当年刘备起的,取“宜于建都”之意。三弟张飞则是宜都的首任太守。三国最有名的三场大战,有两场都和宜都有关。《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后曹操溃逃,正是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被赵云拦截。宜都还是夷陵之战的主战场。我居住的陆城街道,传说就是东吴名将陆逊当年练兵的点将台,“陆城”因此得名。这些故事,我们从小便听长辈讲,在展览中看到详细的介绍,更觉亲切。

  “小姨快看,这是《长安三万里》里的李白!”循着外甥的喊声,我过去一看,发现是一处多媒体展示装置。一身白衣的李白站在船头,背后投影出月夜江面的场景,《渡荆门送别》逐句显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原来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家乡。不止李白,杜甫、陈子昂、陆游等人都曾在宜都留下不少动人诗篇。外甥看到这里,好像“DNA动了”,开始“激情背诗”。

  我在博物馆里见到了从大连来宜都表姐家过年的小女孩蔺思萌,她告诉我:“我觉得宜都人杰地灵,景好、人好,食物也很好吃……”

  这乡有礼

  返乡前,同事李洋送了我一副微喷宣纸春联,正好把北京的祝福带回家。柑橘和茶叶是老家的支柱产业,拎上“宜都蜜柑”和“宜都天然富锌茶”,带回北京,寓意“柑”甜满满、称“锌”如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 日照港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