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于 帆
古人有“制器尚象”的传统,鸟类很早便是制作器物时模拟取材的对象。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诸多藏品中,也不乏以鸟为造型或带有鸟图案的器物与饰品等,它们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魅力,还有那些跨越时代的情感与想象,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流传。
代表百年好合的鸳鸯、代表长寿延年的仙鹤、代表志向高远的鸿鹄、代表祥瑞安康的孔雀……不同的鸟类被古人赋予不同的寓意,表达对世俗礼仪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清时期吉祥图案盛行,器物上对鸟的运用比比皆是。
作为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瑞鸟,凤凰汇集了各种吉祥禽鸟的特征——头似锦鸡,身如鸳鸯,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它们志向高洁,非晨露不饮,非竹实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早期人们常以凤凰象征坚贞执着的爱情。后来,类似于“龙”的形象被赋予帝王神性,“凤”的形象也慢慢“雌化”,与龙匹配,作为皇后嫔妃的象征。以凤凰形象入饰,彰显华贵艳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凤文化的崇尚在器物上多有体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刻铭鸟形佩是一件商代玉佩,器物呈片状,雕琢一只凤鸟,两面纹饰相同,凤鸟昂首,钩喙,胸前出四组扉牙,身饰羽翅纹,头上有冠,冠两面分别刻有“牧”“侯”二字。高冠是殷商时期玉鸟常见的装饰风格,但刻有文字的商代高冠玉鸟,无论在出土器物还是传世品中,迄今所知只有这一件。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品点翠凤凰纹头花,造型为回首凤凰,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翠羽装饰。凤凰头冠为紫色翠羽点白色小点,脖颈、翅膀和尾部装饰宝蓝色翠羽,身上的羽毛则为勾勒金边的淡蓝色翠羽。凤凰尾部开五岔,末端均饰小珠一颗。尾部之上装饰点翠牡丹一朵。头簪小巧精致、色彩丰富,虽未用宝石装饰,但以不同颜色的翠羽对凤凰诸多部位予以点缀,足见饰品之珍贵与工匠之用心。还有一件白玉镂雕凤凰坠佩,呈片状,双面雕工,镂雕凤凰衔草纹,彰显了莹润坚实的玉质和风格独特的工艺。
因绶带为标志官阶的饰物,又因“绶”与“寿”同音,故绶带鸟有福寿双全之寓意。在中国古代,绶带鸟常与花卉、枇杷等一起构图,作为吉祥题材出现在青花瓷、铜镜、玉器等器物上。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盘心主体图案就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明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最为精美的是故宫博物院这件。
鹤本身就是珍禽,历来被视为吉祥鸟。鹤在鸟中的地位仅次于凤凰,是古人眼中的“一品鸟”。此外,古人认为,得道之人成仙时乘骑的就是鹤,这也是“仙鹤”美名的由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壶盖是双层莲瓣造型,顶端有只昂然欲飞的仙鹤,一花一鸟,一静一动,搭配巧妙,体现了当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中国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为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青玉三鹅笔架,玉色洁润,雕琢精良,笔架呈三鹅相连形,鹅腹下饰小浮萍,各衔谷穗、花枝,当是寓岁美年丰之意。另有一件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加彩花鸟纹碗,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只锦鸡和一对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清代犀角雕鸟形杯,杯外壁纹饰以浅浮雕为主,纹饰描摹写意,内容初看不可索解,但如将杯体翻转,则一望即知整体为鸟形,眼、喙、翎、羽分明。鸟头部为杯底足,鸟冠为杯足尖,为适应杯形,鸟的姿态呈敛翅耸肩状,尾部成流。鸟嘴中叼着一只修尾异兽,身躯细长,弯扭作挣扎状。旧时民俗有蝎、蛇、蜈蚣、蟾蜍、壁虎为“五毒”之说,而鸡恰是克制“五毒”的良禽,传统器物及纹饰中多有鸡啄“五毒”的场景,寓意驱邪避毒。这里所刻画的奇特纹饰,或许正是此类题材的浪漫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