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纪习尚
夏日,在城市的公园或者乡村的田野,你可能会遇到一种美丽的鸟,头顶羽毛花冠,身披条纹外衣,展翅飞翔时灵动优雅。这种鸟叫戴胜,是一种出现在“七十二候”中的古老鸟类。
农耕时代,为了更好地顺应地利与天时,人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生物活动,编制出更加细致的“七十二候”,也就是《汲冢周书》中所说:“是则五日一候,一月六候,一岁七十二候。所以验天地之气,观鸟兽草木之时。”其中,谷雨之后、立夏之前被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这天开始,河湖的水温上升,浮萍生长;再过五天,斑鸠互相追逐,振动翅膀飞上天空;又过五天,戴胜就会降落在桑枝上,用它“咕咕”的鸣叫,提醒人们抓紧农时、采桑养蚕。
按阳历来算,“戴胜降于桑”这一物候出现在四月底、五月初。这时,夏候鸟戴胜从遥远的南方飞回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筑巢繁殖。戴胜喜欢在农田、果园、村庄等靠近人类的地方活动,用长长的尖喙啄食蝗虫、跳蝻、蝼蛄、蛴螬、蛾类等昆虫,累了就在田间的桑树上歇息,养蚕人采摘桑叶时经常能看到它。
因为与人类的因缘际会,戴胜又被称为劝织鸟、报春鸟,也是广受喜爱的“网红鸟”。
戴胜是劝织鸟。其名字的由来,与纺织大有关系。胜最初是指织布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榺”——此字通假并简化后即为胜,后来演变为纺织女神西王母的头饰。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里提到“叶间鸣戴胜”“暖屋生蚕蚁”,戴胜飞来时,正是蚕宝宝出生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认为它就是丝织的使者。唐代诗人王建在《戴胜词》中生动描写了戴胜的生活习性。它在树洞中建造巢穴,在村庄周围觅食,诗人常能看到衔着蜻蜓的戴胜飞过茅屋。一旦歇下来,它就停在村舍的土墙上鸣叫,高声催促人们种谷采桑。农人似乎听懂了它的提醒,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忙碌,顾不得回家休息。因此,王建认为戴胜是有灵气的鸟:“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戴胜是报春鸟。唐代有个传说:西王母得到了上好的丹砂,派紫阳宫女送给汉朝皇帝,可是春风不肯停歇,把紫阳宫女一路吹到了蓬莱仙境。诗人贾岛的《题戴胜》一诗,描述的正是这个故事。“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他把戴胜鸟比作戴花冠、穿道袍的紫阳宫女,在天空轻轻飘过,而它“能传上界春消息”,如果在瀛洲蓬莱见到这种神鸟,一定要把它留下来啊!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句中多次出现戴胜报春,在艰苦的军营中很能振奋人心。762年,岑参从关东(函谷关以东)来到潼关镇国军驻地,当时胡寇还未驱逐,他虽然有满腹的报国主张,却找不到人述说。心情苦闷时,他抬头远望,天际线上的西岳华山高耸入云;推开窗户,又看到戴胜挥动翅膀飞过后园,东风也拂上面庞。春天来了,他相信,新的希望就在前方。
戴胜还是“网红鸟”。凭着特别的容姿,戴胜从古时起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时常出现在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唐代诗人张何在诗中把戴胜描绘得美丽而优雅。只见它在阳光里张开华冠,在春风中舒展羽毛,在花间停歇片刻后,又展翅穿过高阁旁垂下的柳条,轻拂过小院里的梅树。张何称赞戴胜清新脱俗,将它比作不慕世间富贵的隐士:“所寄一枝在,宁忧弋者猜?”元代诗人李瓒也在《戴胜行》中写道:“戴胜来,降于桑。采采丽羽何清扬,天时月令仍相当!”时间走到现在,衣着光鲜花哨、顶着别致“莫西干发型”的戴胜仍然是男女老少的“团宠”。虽然戴胜本身邋里邋遢,尤其繁殖季节,它不仅不清理粪便,还会分泌一种油性液体,与排泄物混合发酵后,味道不可言喻,人称“臭姑姑”,但它的目的是将“臭”作为武器,保护幼鸟、躲避天敌,而且鉴于“颜值即正义”,很多网友反而调皮地称它为“香香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