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七月底,水稻抢收抢种正忙。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的一处稻田中,一场机械化收割正在有序行进。
不远处,一群身着白色文化衫的年轻人头顶烈日,手扛摄像机,记录下这抹农耕文化缩影。这是长沙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团成员们在为澧县城头山文旅微纪录片的制作筹备素材。
实践团成员拍摄机械化收割现场。
澧县城头山作为世界最早的水稻田遗迹发现地,享有“中华城祖 稻作之源”的美誉。当前,以澧县城头山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湖南省正在着力打造的五张文化名片之一。“如何让这张名片动起来、活起来、鲜起来”这一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和探索。
总行程近1200公里,拍摄镜头达1022个,素材资料内存容量超100G……自7月10日起,实践团背上专业摄影器材,赴澧县城头山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以创作微纪录片、微短剧、文创设计等系列“可视化”作品赋能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交出一份艺术视角的文旅发展答卷。
秉持着“先观察、后设计”的实践理念,成员们先后走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詹家岗村、妮姐小院等地进行实地拍摄、展现与还原城头山传统农耕生活。“我们发现,城头山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却因宣传不足存在知名度较低、青年消费群体待拓展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的视频创作不仅尽真尽善尽美地传播当地农耕景观,更注重年轻化创作来完成其文化内涵的共情表达。”实践团成员介绍。
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
基于影视制作、视觉传达、数字媒体等专业优势,实践团迅速设计出具体方案。影视传播部分,团队制作出了5分钟官方微纪录片脚本,还与当地农民共同创作了3个农耕vlog,增强景区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为宣传推广提供有力视觉支持;文创和平面宣传部分,团队一方面凝练出农耕文化元素,设计了文化衫、IP形象初稿,另一面采用活泼风格与鲜明色彩,融入网络热点话题创作了4幅创意海报,以此吸引青年圈层目光,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目前,实践团已与当地县委宣传部、城头山景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合力推进官方宣传片、景点导览设计以及文创产品落地。
“社会实践作为一座宝贵的熔炉,是锻造广大学子专业能力的重要舞台。我们一直支持和鼓励学生们将传统文化精髓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以专业力量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指导老师陈聆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