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祁亨年
语言文字是知识自主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根基。学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展现语言文字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必然。
“超级米字格”“语润浙疆”“开心学汉字”“汉林新苑”“汉字时光机”……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带领创新团队用数字化和AI赋能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涌上云端,使之易学、易检索、易追溯、更易传承,极大推进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祁亨年。长期以来,祁亨年教授专注数字化书写和语言文字智能化研究与应用,创新了多项科研成果。
创新使命:推广书写文字数字化
“书写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代简体、繁体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谈及书写文字演变由来,祁亨年专业范儿十足,同时他坦言:“书写即录入”的数字化书写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书写信息处理孜孜以求的重大技术需求。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很多瓶颈问题,比如在纸张等非感应介质上书写笔触坐标无法定位从而书写笔迹无法实时获取、数字化书写用户体验不佳、古今书写汉字识别范围和效果受限、数字笔迹创新应用不足等。
“攻克技术瓶颈,为文字书写数字化贡献应有力量。” 祁亨年立足国家大局,以高度责任感,立志要为我国语言文字的数字化书写和传承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坐而思不如起而行。祁亨年一直在思索着科研课题:新时代,究竟该如何推广语言文字?“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或许是语言文字推广的有效路径之一。”祁亨年胸怀“国之大者”,带领团队开启了科研探索之旅。
“近2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数字化和AI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推广。”回忆科研历程,祁亨年历历在目。为了顺利开展科研,祁亨年筹建了“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化研发与传播中心”,承担国家语委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机测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任务,为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在纸张等非感应介质上笔触无法定位从而不能实时采集书写笔迹的问题,祁亨年团队提出了基于半正定规划的高精度数字笔迹业合作研发了以普通纸张的自然纸笔书写方式即能实时获取书写笔迹的点阵数码笔实时跟踪方法;针对笔迹采集过程中时钟不同步问题,提出了时钟偏移的笔触坐标获取方法;以非感应介质书写笔触精准定位方法实时捕捉书写笔迹,与企,实现了纸笔书写的实时数字化,并前后制订了点阵数码笔笔迹采集与数据传输规范,与笔业龙头企业共同推动点阵数码笔实现产业化。
“2008年,受国家语委语用司委托研发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计算机测试系统,在上海考点成功完成两轮试点;2014年,推出了《开心学汉字》系列软件,2019年起连续5届支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大规模语言文字素养测评,支持《辞海》网络版出版发行;2023年,技术授权腾讯并联合推出了针对农牧民的《普通话小镇》语言文字游戏;发布古今八体汉字识别软件;《汉字时光机》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沿着时间轴,历数着研发成果,祁亨年充满了自豪感。
2005年起,祁亨年率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与超米、汉仪、优谷、奇禄等企业密切合作,历经近二十年产学研攻关与社会公益推广,在纸笔书写实时数字化、笔迹美化与个性化字体生成、古今书写汉字识别、数字笔迹精神健康监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6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30篇。研发的技术、资源与平台已应用于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主办的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并被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小米、金山等头部企业应用,服务青海、新疆、四川等民族区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并支持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直接用户超过6000万人,在提高汉字书写信息处理和传输效率的同时,关照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益人群超过3亿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而深远社会效益。
2022年12月,主持的“书写数字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科研成果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由于卓著贡献,作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祁亨年还荣获:湖州市南太湖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湖州市劳动模范、“胡瑗卓越管理奖”团队一等奖、浙江省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等荣誉。
应用成果:推普语言文字智能化
“微信扫码,您可以体验一下语言文字的魅力。”见我们对自己及团队所研发的语言文字应用系统和软件很感兴趣,祁亨年随即指着“古汉字识别”小程序微信码向我们饶有兴趣地介绍说:“在欣赏古迹、书法的时候,经常碰到不认识的字,尤其是古汉字,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机拍照来智能识别。为此,我们采集了1100多万个各种字体的汉字样本,设计并训练了一个轻巧但很有效的汉字识别模型,能识别楹联匾额、书法挂画、碑刻石刻等多种场景的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古今汉字。通过拍照点击就能识别不认识的字,还能查询其字源和各种字形。后来我们又做了重大更新,现在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式识别古今文字,比如作为的‘为’字,写简体或繁体草书字形,也可以识别出来,可以查看它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到行书古今字形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可以看出来,‘为’字是一只手,牵引一头大象,从字源看,‘为’的造字本义就是手牵大象劳作的意思,能驯服并引导大象劳作的人,那肯定是很了不起的人,我们用‘明体达用’校训阐释的培养‘有用的人,有为之士’。有了这个软件,欣赏古迹书法、楹联碑刻时普通大众都能体会汉字文化的味道了。”
“好神奇,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竟然能够如此活灵活现。”实质上,祁亨年及其团队创新研发的语言文字应用系统和软件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超级米字格”、汉字笔顺规范书写动态演示库、《开心学汉字》、《普通话1000句》、《爱诗词》、“汉林新苑”“语润浙疆”“汉字时光机”、《普通话小镇》……祁亨年边演示边向我们逐一介绍到:
“超级米字格”,是国内唯一的融智能纸笔书写、手写汉字及古汉字识别技术、书写规范性评判、规范书写动态演示、数字化书写笔迹美化、汉字个性化字形库的汉字数字化书写技术核心,持有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余项。基于“超级米字格”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获得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手写输入法累计下载量超过2000万次。
全球最大的汉字规范字形及笔顺动态演示数据库,拥有全笔画字形库和动态演示库字数达27520字,已授权应用于国家重大数字出版工程《辞海》网络版。汉字笔顺规范书写演示库微信小程序,服务国家基础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已应用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汉字教学软件《开心学汉字》主要是通过识字写字智能教学,积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用字能力。该软件APP在各类应用市场下载量近150万,列入浙江省中小学电子音像教材采购目录,被数百所小学采用。
与语文出版社合作,开发的语言文字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普通话1000句》配套的学习平台已成为语言文字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并开发英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版本,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开发的具有诗词赏析、智能诗词创作、格律规范智能评判及社交功能的诗词创作软件《爱诗词》APP,也在各类移动应用市场全面上线;“汉林新苑”传统文化素养竞技APP及小程序,2019年首期支持教育部语用司诗文创作大赛之经典常识考核,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浙江赛区选拔试点,连续五年承担教育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的系统开发和智能评判技术支持工作。
“语润浙疆”小程序,旨在帮助青壮年农牧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目前有10万多农牧民注册使用。
古文字识别系统“汉字时光机”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数字化博物馆,“农牧民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小镇》小程序”和“古韵解码:AI解读古文字助力中华文化传承”2项成果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技术公益案例集2023年度优秀案例。
“近年来,我们还开展了基于数字化书写的心理健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检测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祁亨年向我们透露说,该检测技术在2023年度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试行,基于数字书写笔迹建模,成功检测到多个经标准心理健康检测程序未检出但后期复核确认为抑郁症的患者;在持续三年的社区医院的筛查中,基于数字书写笔迹建模成功检测老年痴呆症AD和早期MCI,准确率高达90%以上。相关研究发表论文近10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项,“基于笔迹分析的AD早期辅助诊断及应用开发”获得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2022)。
面向未来,祁亨年表示将进一步开展汉字领域AI大模型的研发,期望能推出一个通古论今的AI“汉字达人”,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三融”引领:推动校地合作常态化
“我带领的导学科研创新团队,之所以能在语言文字数字化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得益于学校‘产教融合、产研融通、产才融汇’的工程类硕士培养模式”。谈起近些年如此集中的成果产出,祁亨年向记者介绍到,“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工程类硕士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并以2018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为‘元点’开始谋划布局,拟定了各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融”培养实践教学工作方案,要求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全部进入产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学校还专门发文成立‘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和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三大产业学院,又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多个与新兴产业链密切相关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比如吴兴区政府签约共建“湖州师范学院与吴兴区智能装备产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这些大平台的搭建并成功运行,标志着学校工程类硕士‘三融模式’培养机制不断成熟。”
据了解,湖州师范学院的工程类硕士“三融模式”根植于湖州市主要新兴产业发展,以“产教融合”为基点、“产研融通”为支点、“产才融汇”为重点,搭建了高校-地方-企业协同育人实体,已经形成了“产、学、研、育、用”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践了关于“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要求,打造了支撑湖州市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践行了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理念。
该模式构建了青年工程师实践育人共同体,以培养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能力为核心,将“产教融合育人”有机融入到三大产业学院建设中,形成“校企双顶层设计”、企业直接参与校内课程设计、学术活动与师生双选的“企业+”贯通模式;构建了校企联合创新共同体,以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将“产研融通育人”有效融合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形成企业技术发展瓶颈能找到需要的人,研究生选题在产业堵点上的“双站式”校企合作(校企技术攻坚站和研究生科创工作站)模式,突破高校学术科研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壁垒”;构建了区域协同育人共同体,以人才引育为核心、以校地共育为主轴,将“产才融汇育人”有机融入青创空间建设中,形成“1场+1基地+N团队”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我们很有信心,随着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完善,我校能有效解决工程类硕士实践教学‘下不到产业一线’的产教分离问题,科研‘脱离产业实际’且成果转化难的产研分离问题,以及地方高校为区域中心城市‘育才’‘聚才’‘留才’难的产才分离问题,这也是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通常需要面临的难题。”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态说。(文/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