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辉煌两度说京剧

来源:文汇报2024-11-12 09:26

  徐建融

  在京剧史上,曾有过两次足以彪炳中国戏曲史的辉煌,是其他任何剧种所不曾有过的。第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徽班进京至清末100余年尤其是晚清最后的50年间;第二次是民国以后的近40年间。

  第一次辉煌以“老三杰”的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和“后三杰”的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等为代表,使京剧(当时叫“皮黄”)由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剧种如旭日东升般地喷薄而起,在大众的心目中焕发出黄钟大吕的“国剧”光华!这一辉煌的原因,当然归功于名伶们唱念做打的功夫扎实,够得上“绝活”;再加上清朝宫廷的加持,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而风靡朝野。但事实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罕有人提及,这便是“乘昆曲(演出)之微”。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作为“雅部”的鳌头独占,相比于包括皮黄在内的一切地方剧种之“花部”“乱弹”,如“阳春白雪”之于“下里巴人”,其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自明中晚期以降,因昆曲吸引了越来越多文化精英的参与,使之越来越偏重于“编剧”的文学性,而淡化了其舞台的表演性。是即所谓“书本之戏”又称“案头之戏”“掌中之戏”,而不再是“勾栏之戏”“场上之戏”。编剧的文人成了戏曲的主体,而演唱的优伶则不再被认为是戏曲的核心。

  虽然,宋元时的杂剧也好,南戏也好,也常有文人为之编写剧本,但由于多为落魄的文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深知民间的好尚,所以,他们的编剧,大多重在“粗鄙”的“俚语”以便伶人们的演出和大众的观赏。包括关汉卿等的剧本,无不“本勾栏之戏”而立足于市井。是即齐如山所说:“中国自明朝以前,文人做的(剧本)就是戏界(舞台)唱的。”

  然而,进入明代,尤以昆曲为典型,不少文人剧作家开始把戏曲的文学性与表演性分别了开来,以“曲本位”取代了“戏本位”。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文人之所以热心地参与到戏曲的创作中来,主要的并不是与优伶为伍、供优伶演出,而是把它作为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文学形式来抒写个人的风雅性灵。汤显祖自述其《牡丹亭》系“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沈璟为求得舞台的演唱效果对之作了必要的删改,汤极为不满,讥其“乌知曲意”。臧懋循站在“戏本位”的立场批评汤“生不踏吴门,学未窥音律,艳往哲之声名,逞汗漫之词藻,局故乡之闻见,按无节之弦歌”,所以,其作品文学性虽强,但付之演出,“几何不为元人所笑乎?”而吴震生站在“曲本位”的立场反讥“妄男子将玉茗《四梦》尽行删改,以便演唱……夫《四梦》,才子之书,非优师之作也”,如这段“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论文学性之优美旖旎、风流俊雅,可以说是无与伦比!但这样美丽的词藻,最宜把剧本捧在手中阅读,却并不十分适合于在大剧场舞台上的演唱——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认为:“最足以表现这种酸气的典型,似乎是戏台上的文小生,尤其是昆曲里的文小生,那哼哼唧唧、扭扭捏捏、摇摇摆摆的调调儿,真够‘酸’的!”大文人的朱先生的感觉尚且如此,市井的大众当然更难以欣赏这样的演唱。

  我们看明清的戏曲史,写到昆曲,主要的内容,一定是汤显祖等剧作家和“临川四梦”等剧本的文学成就,至于演员有哪些,他们的演唱有何特色,则无有着落。事实是,明清两代的昆曲,剧本的创作非常繁荣,但真正付诸演出的则并不多。即使作为昆曲经典剧目的《牡丹亭》,经过改编演出的,也只是其中的“游园惊梦”等几折;而且,即使演出,一般也在风雅的小圈子内,如私家的园林、亭台、厅堂、书斋中,五六知己,慢按轻吟,浅斟低唱。这就使昆曲的表演性,尤其是在大庭广众场合的表演性,每况愈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来为谋求生存而不是闲情逸致,所以注重唱念做打的表演性以吸引观众的皮黄,进京伊始,便刷新了京城各阶层的耳目。进而更有了“四功五法”的系统训练,千锤百炼,求难求绝,精益求精,尤其以“三杰”“十三绝”等名伶为标志,使传统的戏曲艺术,在表演的可看、可听性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审美高度。如余三胜的唱腔旋律丰富、花腔层出,表演细腻、念白清晰;程长庚的嗓音高、宽、亮俱备,演唱字正腔圆、高亢沉雄,念白抑扬吞吐,表演典雅端庄;谭鑫培的唱腔改变了老生声腔的直腔平调,增加了花腔、巧腔,创造了闪板、耍板技巧,嗓音甜润沙亮、刚柔兼济等等,无不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再加上皮黄的剧目,多为粉墨春秋,褒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忠臣烈士,鞭挞奸佞邪恶的乱臣贼子,相比于昆曲“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卿卿我我,也更合于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街谈巷议的好尚,一时“满城争说叫天儿”,良有以也!

  第二次辉煌以前后“四大须生”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名旦”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麒派”的周信芳,名净的金少山、裘盛戎,武生的杨小楼、盖叫天,小生的姜妙香、叶盛兰,老旦的龚云甫、李多奎,名丑的萧长华、马富禄等为代表,名角辈出,流派纷呈,简直如群星璀璨。作为“国剧”的京剧,其辉煌由旭日方升达到了如日中天的普照!这次辉煌的取得,通常归功于演员、尤其是名角们对于“四功五法”的刻苦训练,使自己的“顽意儿”达到了层楼更上而登峰造极的境界;旦行名角的争奇斗艳,更青出于蓝、成就空前,堪称绝代的国色天香,把传统以生行为重的京剧,从此开辟出一个更广阔的新天地!这样的认识当然是不错的,但又是不全面的。

  确实,“四大”们在舞台演出唱念做打功夫的全面和精湛方面,远远超出了“三杰”。但功夫超越了前贤,是否意味着成就也超越了前贤,可以创造出新的辉煌了呢?就像今天有学者公然声称,今人的学术已经超越了民国的学者——其实,仅是资料功夫的超越,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其学术成就也超越了陈寅恪们。又有书家自傲地宣称,今人的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其实,至多也只是笔墨功夫的超越,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其书法成就也超越了董其昌们。所以,二次辉煌的创造,除了“四大”们的“顽意儿”了不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认为与他们的“师友圈”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他们的功力能提升到如此的极致,除了自身的刻苦和颖悟,同样离不开精英师友们的帮助和影响。

  那么,他们的师友圈中又有哪些不得了的人物呢?略举数例如溥侗(红豆馆主)、程君谋、韩慎先(夏山楼主)、徐凌云、欧阳予倩、李释堪、樊增祥、张伯驹、袁克文、魏铁珊、叶春善、齐如山、罗瘿公、金仲荪、吴幻荪、溥绪(清逸居士)、陈墨香、许姬传、景孤血、翁偶虹、吴昌硕、齐白石、吴湖帆、张大千等。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社会上的文化精英。

  《论语》以交游为君子立身处世的一件大事,尤主张“无友不如己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论“一定要交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也好,还是“每一个朋友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长”也好——所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通过师友而提升自己,相比于孤家寡人的闭门修行,始终被认为是更有效的一种进境方式。《尚书·商书》所说“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所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这些优秀的师友,即使如“四大”那样的颖悟和刻苦,也很难精进到后来的功力;而即使修炼到了后来的功力,也很难创造出二度辉煌的成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程砚秋,如果不是因为罗瘿公,他便彻底地废掉了。

  “四大”们对“三杰”们的超越,不仅仅在于“功力”的超越,更在于“文化”的超越;而实现这一超越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师友圈。变化气质、陶冶性灵,师友的影响,对他们功力的提升只是间接的,对他们文化的提升则是直接的。在师友们的直接指导和间接带动下,他们不只练功夫,更致力于学经史,学诗词,学书法,学绘画……如果说,在“三杰”的基础上固步自封地提升功力,弄来弄去还是伶人;那么,在师友们的影响下移文化之步而不换皮黄之形,“四大”们便由优伶脱胎换骨地升华成了表演艺术家!当时则称之为“角”——“角”,系“角色”的略称,指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本作“脚色”;但从上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以谐音而改称为“角色”了。脚板是卑贱地跋涉在地上的,头角是骄傲地崭露在天下的。从这一小小的细节,足以窥见此际京剧演员身份地位的升华。从此,只有130多年历史的京剧,便与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书画和1300多年历史的(格律)诗词,鼎足而三,一并成为传统艺术中最主要的门类。尤其在剧本的创作和创新方面,更离不开师友圈的直接介入。

  虽然,表演的胜场为京剧赢得了第一次的辉煌,但剧本的粗糙不文也实在是它的一个致命隐患。包括皮黄在内,当时的一切乱弹,剧本大多是极其简陋的,通常由伶人自己编写一个大纲,几乎毫无文学性之可言,全靠伶人上台后在演出的过程中临场发挥、随意加减。不仅内容荒诞、朝代混乱,而且废话水词、辞不达意。更有同一段念白、唱腔,在同一台戏的不同场合前后重复地出现,如《伍子胥》中“平王无道”的那段西皮二六,可以唱到三次;或同一段唱腔,在不同的戏中,可以略作变动地搬来搬去,如“一轮明月照窗下”的那段二黄慢板,在《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中都有出现。再如《空城计》中的“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保定乾坤”与“博古通今”理应互换位置……这些现象,虽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粗头乱服”的“质朴”之美,但相比于昆曲剧本的文学性,无疑是因为皮黄的编剧缺少文化修养的理正词穷所致,于“国剧”的地位实在是不无遗憾的。诚如陈彦衡《旧剧丛谈》所指出:“梨园内行,文学知识太浅,白字讹音相沿不改,遂至文义不通,为人诟病。”

  因此,进入民国,正如昆曲的向京剧学习,也开始讲究演出;京剧亦自觉地向昆曲学习,开始注重剧本的文学性,不仅对传统的骨子老戏有所订正,更创作了大量新戏。而承担剧本的订正和编写工作的,正是出于前述文化精英的师友圈。

  但是,既不同于明清的昆曲剧作家为文学而编剧,也不同于元代之前和民国以降的所有剧作家为笼而统之、人人可演而职业化的编剧;民国时期的这批京剧“剧作家”,大多为业余的游艺而编剧,为伶人的演出而编剧,更是为某一角、某一流派的演出量身定制地编剧即所谓“私房戏”。他们编写剧本,绝不只是“曲本位”的文学性,而更是“戏本位”的文学性,而且是角和流派的“戏本位”。从而,不少名角,往往都有私人的专职编剧。这,也可算得上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个独有景观!

  举其要者,如齐如山身为京师大学堂等校的教授,专门为梅兰芳编写了《天女散花》《西施》《洛神》《太真外传》《霸王别姬》《宇宙锋》《凤还巢》等梅派的经典名剧;溥绪为爱新觉罗氏的“旧王孙”,专门为尚小云编写了《林四娘》《摩登伽女》《红绡》等尚派名剧;陈墨香为晚清的工部尚书,专门为荀慧生编写了《荀灌娘》《霍小玉》《杜十娘》《金玉奴》《勘玉钏》《红楼二尤》《大英杰烈》等荀派代表剧目;罗瘿公为民国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专门为程砚秋编写了《红拂传》《梨花记》《玉镜台》《孔雀屏》《鸳鸯冢》《金锁记》《青霜剑》等程派名剧;作为中华戏校的校长和教师,金仲荪和翁偶虹算是职业的剧作家,金专门为程砚秋编剧,所编《春闺梦》《荒山泪》《梅妃》《文姬归汉》等皆为程派经典;翁为诸多名角量身编剧,尤以为程砚秋所编《锁麟囊》更为程派绝唱。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如果说,昆曲的剧本是文而不野,皮黄的剧本是野而不文,那么,如今的京剧剧本便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了。如《西施》中的一段“二黄”:

  (导板)水殿风来秋气紧,(回龙)月照宫门第几重?(慢板)十二栏杆俱凭尽,独步虚廊夜沉沉。红颜空有亡国恨,何年再会眼中人?

  再如《红拂传》中的那段“南梆子”:

  在筵前用手儿分开双剑,好一似双飞燕戏舞阶前。既不是化龙形空中百变,又不是白猿女道法相传。

  不仅用词藻丽,用典恰好,尤适合于相应流派的唱演;而即使不唱不演,读其文字,眼前耳畔,仿佛也隐现出梅派或程派舞姿的大象无形和唱腔的大音希声。这些剧本,站在“曲本位”的立场,文学性之高不逊于晚明的昆曲;而站在“戏本位”的立场,表演性之强更远胜于清末的皮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大师们,才得以挟天才加勤奋的功力,创造出“间离与共鸣相统一、程式与表现相结合”的京剧演艺,与德国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真实反映生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以内因为依据、外因为条件,缺一而不可。缺少了必要的条件,再优质的依据也很难生成理想的结果。则如上所述京剧两度辉煌的外因所起的作用,对于今天京剧艺术的振兴,应该也是不无启迪意义的。但不同于陆游论“功夫在诗外”的“诗外功夫”,可以由诗人自己修炼而成,造就了京剧辉煌的这两个外因,于京剧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即将举行

  • 里约植物园有200年前种植的中国茶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