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6日,第十一届清远诗歌节暨第六届生态诗歌笔会在清城区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北江讲堂开幕。本届诗歌节以“生态现场”为主题,邀请国内20位名家、学者、诗人进行学术研讨、生态诗歌采风创作,同时举办诗歌写作大赛、启动“驻岛诗人”计划、诗歌“生长”项目等,继续擦亮清远生态诗歌品牌。
11月16日上午,第十一届清远诗歌节暨第六届生态诗歌笔会在清城区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北江讲堂开幕。清远日报记者 黄馨 摄
围绕“生态现场”开展学术探讨
生态诗歌已成为清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至今,清远生态诗歌笔会已举办五届;2022年,清远市成为首个“中国生态诗歌之城”,生态诗歌在清远大地上持续生长。
今年的生态诗歌笔会以“生态现场”为主题,围绕“生态现场与生态诗歌写作”“‘中国生态诗歌三人行’等现象分析”“生态诗歌与人工智能”三个议题展开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生态诗人、诗评家、诗歌哲学家齐聚江心岛,探讨诗意栖居的“生态现场”。
生态诗歌笔会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黄馨 摄
作为生态诗歌倡导者,生态诗人华海参与推动了清远地方性生态诗歌的建构。“我由江南移居到岭南,一个异乡人在清远的笔架山、静福山、江心岛找到了自己生命安居、灵魂落地的所在,在诗歌中重新建构了自己的‘故乡’。”他认为,近二十年来,清远生态诗歌的成长过程也恰恰是清远生态诗人在诗歌中重构地方感的历程,清远既是清远生态诗人生活的家园,也是寄予他们生态梦想的“写作发生地”和“精神栖息地”。
“清远意味着一方生态梦境、一个诗歌群落、一个诗歌流派。”2019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程相占第一次来到江心岛参加第六届清远诗歌节,便被北江的清流深深吸引。2019年,在华海和程相占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岭南生态诗学教研基地”落户江心岛,对生态诗学进行理论探索。
本土诗人代表、清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奇飞认为,生态诗歌写作可以从山林的荒野转向城市生态现场。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态诗歌写作获得它的现实意义和合法性。同时,生态诗歌写作要主动进入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现场。
“共创”形式擦亮清远生态诗歌品牌
据悉,近两年来,生态诗歌中强调对地方感的重建与重构。以北江的一江两岸为起点,生态诗歌在清远的文化溯源,与清远正在打造“北江生态经济带”的中心工作要求相契合。本届诗歌节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的文本,从生态、自然、时间、历史、哲学等维度切入,让诗歌深入本土学校、社区,有更深的土壤,同时继续擦亮清远生态诗歌品牌,为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注入文化和诗歌的力量。
主办方表示,这是一届共创的诗歌节。不仅向全社会发起诗歌创作比赛,邀请大家在诗歌中写出“清远”,还邀请了烹饪“清远味道”的“高手”,一起参与生态诗歌笔会。11月15日,近20名市民参与了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办的生态诗歌雅集,他们用朗诵的方式抵达“生态现场”。
诗歌节期间,主办方还开展一趟文学采风,邀请各地嘉宾到北江等地进行文学采风,将生态诗歌的创作现场带到清远各地的山水中;举办一场诗歌写作大赛,联合清远市教育局在清远范围内发起校园诗歌创意写作比赛,培育诗歌的青春力量;同时,让诗歌“生长”在一江两岸,隐入各个场景,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点,让每年的诗歌节成为城市的一场嘉年华;启动“驻岛诗人”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向全国公开征集1名““驻岛诗人”,让清远诗歌节的影响力更广、传播度更深。
本届诗歌节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明办、市文联主办,清远市作家协会、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一默书房承办,《生态文化》杂志社、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岭南生态诗学教研基地、清远市人才驿站江心岛分站协办。记者:黄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