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 乔 钟沁蕊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1919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为倡办厦门大学校附设高等师范学校演讲词》中表达了他以爱国救亡为己任的决心。
图为《陈嘉庚文集》书影。福建教育出版社供图
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长期以来,对陈嘉庚的学术研究持续推进。日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文集》在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之际面世,这部文集经华侨华人研究学者40年接力编撰,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陈嘉庚著作、言论等资料最完整的文集。
记录奔走足迹
从南洋侨居回忆,到行走新中国所感,《陈嘉庚文集》“著述卷”收录陈嘉庚公开刊行的著作;从筹办厦大时的振臂呼吁,到访问延安时的慷慨演说,“言论卷”记录陈嘉庚在演讲台上留下的余音;从爱国兴学的殷切嘱托,到共度时艰的坚定决心,“书信卷”汇总陈嘉庚与各界人士的通信;从旗下企业的公告,到合作机构的公文,“文牍卷”留下陈嘉庚奔走于时代洪流中的足迹。
“陈嘉庚先生的著述、书信、言论等文稿涉及面广、分量重、时空跨度大,收集整理工作具有特殊价值。”《陈嘉庚文集》主编、华侨大学教授许金顶介绍,《陈嘉庚文集》力求全面收集整理陈嘉庚生前著述、书信、言论、电函及通启等文献,并按内容属性分为著述、言论、书信、文牍四卷,共计约300万字,不少文章为国内首次公开。
据介绍,此次文集的编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资料扩容工作,搜集整理海内外前辈先贤的成果和各公藏机构的资料,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历史背景、多元地方词汇及侨史人物等有关的注释工作。
“陈嘉庚先生的许多文章夹有闽南语、外来语,许多词汇的译法、称呼等与今日有所不同,读者阅读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对此,编纂者对重要的人物、事件、地名采用‘随文脚注’,以疏通上下文意,也让研究者有源可寻、有史可查、有据可考。”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楷根说。
跨越40年接力
“我40年的夙愿实现了!作为老归侨,我感到十分欣慰!”在《陈嘉庚文集》新书发布会上,年近90岁的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动情讲述自己参与文集编纂的漫长历程,会场内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陈毅明的动情讲述也代表了华侨华人学界共同的心声。从1984年福建省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陈嘉庚文集编纂委员会”,到1994年100余万字的《陈嘉庚文集(征求意见稿)》编辑成册,再到2020年2月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福建教育出版社牵头重新组建《陈嘉庚文集》编辑组,重启《陈嘉庚文集》编辑工作,《陈嘉庚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横跨40年,凝聚了多代学者的心血。
“文集的成功出版离不开几代学者的合作以及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持。编辑过程中,当我们在陈嘉庚先生生平事宜、马来亚古地名、新马语言和风俗等内容上遇到无法确定的学术问题时,陈毅明老师会及时给予指导,如果仍存疑问,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查询资料,有时也会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陈嘉庚研究学者寻求帮助。许多与陈嘉庚先生有紧密关系的机构和个人都热心地为我们提供帮助,给予鼓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嘉庚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许金顶说。
深化“嘉庚精神”研究
“大量原始底本资料可以帮助我们重回历史现场,更加真切地理解陈嘉庚先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参与文集出版工作的福建教育出版社总编办主任唐瑜敏说,在文集编辑过程中,资料的搜集、辑录、甄别、纠错、加注都工程浩大,但真实的史料更让人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历经浮沉依然不变的赤子之心。
许金顶认为,这部详尽完备的《陈嘉庚文集》能够为学界拓宽“嘉庚精神”研究领域,深化侨史研究,丰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理论和方法。读者可以借由文集了解和缅怀陈嘉庚先生的传奇人生,感受陈嘉庚先生“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力量。
“《陈嘉庚文集》作为学术成果问世,不仅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界的大事,也让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华侨华人的重要历史地位被更多人知晓,对弘扬‘嘉庚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以及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陈毅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