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年前烟火漫卷,南迁路家国情怀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百年前烟火漫卷,南迁路家国情怀

来源:文汇报2025-03-07 10:01

  钟倩

  文物南迁路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山河板荡之时,又有哪些曲折迂回的心路?作家祝勇首部长篇小说《国宝》以诗意的笔触和学术的严谨讲述一个家族文物南迁的悲欢故事,于烟火漫卷的民间立场展现近代中国的宏大叙事。这既是一部守护文物的文明史和心灵史,也是一首磅礴大气的史诗乐章,还是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最好礼物。

  ◎ 万里征程,融史识于诗意

  长篇小说的首句,往往提纲挈领决定故事的命运走向。《国宝》开篇写道:“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梅遇影依然清楚地记得,丈夫那文松在薄雾中走出家门的那一天,是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二月九日。”此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暗合着那文松一家聚少离多,护送文物到南京仅半月时间,孰料从此天涯路远,一家人开启“在路上”的漂泊之路,历时二十载、跨越二十省市的数万里征程,国宝南迁路横跨大半个中国。作家祝勇以学者型散文跻身文坛,在我看来,此书是厚积薄发的跨越式里程碑,亦是文学叙事的思想革新,延续他的散文集《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之美》《故宫文物南迁》等独特风格和精神格调,很好地融合“史”的胆识和“诗”的功夫。博尔赫斯说过,散文是诗歌的一种复杂形式。他把散文曳进小说,同时又从散文创作的惯性中“连根拔起”,经过冶炼和提纯,把诗性思想融入小说,打通了文学创作的“任督二脉”,该书创作不啻于他的一次精神飞跃。

  近年来,关于文物南迁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以非虚构纪实作品居多,祝勇的书写填补南迁的历史空白,作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他写文物南迁拥有“得天独厚”的专业特长与材料优势,但是,写好并不容易,写出新意更是高难度“动作”,极易用力过猛,走向刻意。仔细通读全书,能切身感受到他的自我节制,即文学批评家布鲁克斯提出的“审美自治者”。他不是毫无取舍地把文物知识和历史故事统统揉进小说里,而是有见地的剪裁、加工。文物也是有思想的人,他将“人在,文物在”的精神信仰贯穿小说始末。某种意义上说,守护文物,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国宝南迁路上的争夺战是生与死的精神较量,面临敌机与枪炮并存,天灾与疾痛相随,同时也是人心与时代的制衡。书中有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你们有枪有炮有钱有地盘,要什么有什么,有一样东西没有:人心。”写世道人心就是挖掘人性,于变化中寻找不变。祝勇在小说里内嵌一条文学“金线”,那就是中国人“家”的精神链条——从正月离家、回家不得、以他乡为故乡、辗转回家,字里行间涌动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团圆愿景。譬如,他描写北平百姓除夕守岁的场景,“……很多年后,每当那文松忆起民国二十二年北平的春节,都觉得那么遥远、恍惚,好像做了一场梦。”小说开篇部分叙事相当精彩,夯实全书的精神基调:那文松从老家沈阳被迫出走来到北平,一身乞丐打扮却不输骨气,被梅从云看中留在店里打杂,与其女梅遇影成婚,后来阴差阳错进入故宫工作,为护送国宝埋下伏笔。之后,那文松护送国宝南下,没想到此去经年,从北平至上海、南京,后又分南、中、北三路,水陆并进向西南大后方疏散。文物先后分别辗转至贵州安顺、四川重庆、陕西汉中,最终转移至巴县、乐山和峨眉临时库房存放。那文松蹲监狱、受重刑、当壮丁,饱尝噬骨的饥饿与无尽的屈辱,他死里逃生,追上队伍护送十面石鼓等,终于等来抗战胜利之期。

  祝勇采用双线叙事并进的手法,把历史重大事件与家庭日常并置,展现“具体而微”和“一镜到底”的生活场景。那文松离家护送国宝历尽千难万阻,与此同时,岳父梅家在战乱中走向衰落,梅遇影拖着孕身去南京投靠丈夫,动乱年月又入“狼豺虎穴”,夫妻之间的联络方式仅靠电报里的只言片语,那张《九九消寒图》上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描了又描,成为全书的“春信”和活着的“确据”,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书”,寓意爱情与故宫文物一样不朽。

  小说里的两大阵营人物群像引人注目:第一阵营人物是梅从云、丁铁竹、萧桂花、易东篱、马衡岭、那文松、唐知微、迟笑然、吕医农等故宫相关人士;第二阵营人物是王濯缨、余墨菲、郎山岳、常知白、许初梨等民间人士,国难当头选择“叛变”,但祝勇没有把他们写得一无是处,他把人性深处的脆弱、猥琐、卑贱、贪婪刻画得淋漓尽致,凸显普遍人性和共性经验。

  ◎ 生生不息,文脉相牵民族

  导演小津安二郎有个观点,“电影以余味定输赢。”这部长篇小说也是如此,读完“后劲很大”,其中莫过于祝勇巧妙运用“电影式”长镜头的构图法,有几处镜头令我记忆犹新。当萧桂花死在敌人手下,梅从云强抑愤恨与悲痛,把收藏的书画送人处理,待女儿外出时,用煤油点燃家具,坐在紫檀绕枝莲纹圈椅上离开了这个世界。无独有偶,郭之南营长护送国宝发生车祸牺牲后,新婚妻子沈芷伊收拾行囊却没有离开曲靖,怀着身孕毅然沉江而死,以这种决绝的方式与长眠地下的丈夫在一起。结尾处一句“我们这个家,永远不会散”留下一个大时代的空镜头,同时也与开头那文松从北平离家首尾呼应,将中国人刻进骨血的“家文化”推至高潮。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曾说过,“故宫博物院最大的价值,在于希望人们在了解传统文化时要有反思、有鉴戒、有以历史为镜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国宝南迁九死一生,多年以后重返北平,这条史无前例的“流亡路”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成人礼”。祝勇的书写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使“万丈深渊”的境遇与“一豆灯火”的日常相映成趣,无论是途中西安、重庆、四川等地的沿途风景,还是以人文地理勾勒文物版图。他擅长“外围”环境烘托法,把人物内心景观和盘托出,以“山水美学”辉映“苦难诗学”。譬如那文松的泪水,“步行前往西安,炊烟在农舍上升起,孩子在田垄间奔跑,河流反射出银箔似的光,世界仿佛又恢复了它应有的色泽——那文松流泪了,他发现远离了硝烟、杀戮、兽性的世界,竟然如此静美。”不着一字家国情怀,却把他骨子里的热爱和悲悯写得感人至深。寺庙里晒文物也有一处场景引人情感共鸣,“在他看来,晴日里晾晒的那些古籍,是先人们伸过来的手,他必须等他握住他们的手,尽管他的手有些残疾。”那只受伤的手,让我想起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小羊圈胡同里的祁老人托着死去妞子的手,也是托举中华民族希望的手,彰显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民族气节。

  书中人物的名字摇曳别样风雅,内蕴中国哲学和儒家正道。那文松与梅遇影,“松”与“梅”象征中国人百折不挠和傲然挺立的精神。两个孩子的命名也是古意颇深,儿子那小簠和流浪儿那小罍,“簠”意为古代盛谷物的器皿,“罍”意为古代盛酒或水的青铜器,有粮有酒象征物质丰盈,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一个是南迁路上走失的儿子,一个是年幼失亲捡来的孤儿,两人破碎的家庭以这种方式走向圆满。日本投降后,那文松梅遇影带着那小罍去拍全家福照片,后来又叫来郭之营、沈芷伊补拍一张,这张特殊的全家福成为绝响。孩子寄寓民族的希望,也是大地守藏人的血脉传承。记得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有个精妙比喻,孩子是“战争图书馆一个书籍的索引”,同样《国宝》中两个孩子的命名也是如此,饱含着精神传承和赓续文化薪火之意。

  看懂国宝,就是看懂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底;读懂《国宝》,就是读懂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读过《国宝》的人,再去博物馆欣赏文物,必会拥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审美。祝勇简明扼要以《国宝》命题,深掘藏在文物背后的人性、人心,探寻文明变迁和精神来路,传递出双重的精神意涵:文物有情,文脉相牵,大国器物之上凝结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作者系书评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