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融入山乡,与野为徒——《浒村月令》以及其他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融入山乡,与野为徒——《浒村月令》以及其他

来源:文汇报2025-07-11 09:58

  杨怡芬

  除了短暂的几年外出求学,其余的漫长岁月,我都在岛屿上。故此,所谓之“海洋”,就是我的陆地。海洋文学,于我,就是立足之地——写作二十多年了,兜兜转转,写的都是岛屿和海洋,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人事。文学嘛,怎么着,落脚点就是人吧?可是,转到生态文学,这答案就又不对了。文学得处理的范畴扩大到了人与自然。以海洋作自然的代表时,海洋文学和生态文学就了交集。

  在这个交集里,我有过文学实践吗?或者,我阅读过相关的文本吗?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在岛屿上写的小说,就天然是海洋文学了吗?也就是说,最大概念的海洋文学,它的边界在哪?

  先来说这个根本问题吧,我确乎是好好想过它的。身在海洋中与身在庐山中,是一个道理。海洋诸多的与众不同,在我眼里,可能都会习焉不察。在我的写作初期,我根本意识不到“海洋”的存在。曾经,有位陆地上的作家对我说“你该在文本开头好好交代你的岛屿啊,那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当时的我听着不仅不以为意,甚至有点抵触,我想,我才不是在写地方性文本呢,我要写普遍的。那时候,我的敏感点是探讨正常世俗生活层面的女性生存困境,那也是我进入小说写作的动因。虽然,我没有勇气拿我自己开刀,但书写人物的遭遇差不多就是一个外化过程,实打实的困惑,我将它们铺陈到小说中。那一阶段,海洋只是我写作的背景,顶多几阵海风带着潮意掠过我的文本,那样写出的小说,必不能算是海洋文学,因为,我小说中所有人的心态都很“陆地”——岛屿就是海中的陆地啊。海洋,既没有进入我和人物的内心,也没有自觉地和大海互动,没有感觉到海洋对我们的塑造力。

  大约在写作五年之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写作上,只有自己可以教自己,我的转变,也可以作为这个论断的证明。经过五年左右的写作实践,一个写作者慢慢地从文本层面的劳作和起初动因的释放中解脱出来,他开始想要站得更高,想要在茫茫写作者中被辨识到,他就想到了他天然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对于我来说,就是海洋。我看到了海洋和陆地的界限,也就看到了小说中人物与海洋有机关联的部分,人和海,是相互作用的。

  于此,我关于海洋文学的实践,才算开始了。

  人有千面,海洋也是。为了清楚地看到我所在之处的海洋这一“主体”,我必须去寻求一个“他者”的视角用来观察。我得去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文学中去找,这旅程堪称我个人的奥德赛之旅。当我有此自觉时,才发现,事实上,自己已经读了很多年的“海洋文学”而不自知。

  《老人与海》《白鲸》《鲁滨孙漂流记》《潮骚》《镜花缘》《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等等,这些面孔各异但绝对是在海洋文学范畴里的经典文本,因其太过经典了,对写作者的指引,遥远高蹈如同夜海灯塔,是放之四海而皆同的。若论及用以辨认的观察,我所需要的,还是一个个我可以凑到他的取景器上去旁观的“活人”作家。

  读读爱尔兰的海吧,这是情绪的海和意志的海。科尔姆·托宾,虽然未见他被冠以海洋文学作家的名头,他的一长串作品中,明晃晃与海洋有关系的也就只有《黑水灯塔船》,但我还是在他小说里读到了太多爱尔兰的海。虽然我今生的位移不过是从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到了舟山本岛,但我在托宾写“移民”的字里行间,读出了曾在我那个孤独的小岛上体会过的种种情绪。我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变化,庶几可与移民相比拟。他的酒,浇到我的块垒——说的哪里是海,不过是人心罢了。我对爱尔兰的海,真的情有独钟,虽然那里纬度比舟山群岛高,但气候却和舟山相似。另一位爱尔兰作家保罗·林奇,他的《在海上》是一部贝克特式戏剧化的绝境求生小说,在貌似《老人与海》的叙述空间里,绝境已不仅在于人和自然的对抗,而是自己的意志和时间与空间抗衡,是在巨大的虚无中寻求俗世生活的意义。《泰晤士报》说他“具有梅尔维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威廉·戈尔丁的影子”,还获得了2022年的法国海员文学奖,他的小说里包含着绝对哲学意义的海洋。

  接着说加拿大的海,那里的海是广袤的人生旷野。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这个苏格兰移民的后裔,这个有“作家、大学教授、伐木工、煤矿工人、渔夫”等复杂经历的作家,写下《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布雷顿角的叹息》这样的小说,他的关注点是人生旷野中实在的人和实在的地,他对人性和地域关系的深刻洞察,曾让我迷失在他的文本之中,惊呼“这不是我的海,我的海不是这样的”。他激发我的好奇:我的祖先,他们又是怎样来到舟山群岛,又是怎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海角天涯?

  还有澳大利亚的海,那里的海,是历史、梦幻与死亡的海洋。理查德·弗兰纳根,他的《深入北方的小路》这部与海无关的小说,以他父亲为虚构原型,说的是二战期间澳大利亚战俘修建泰缅铁路的悲惨故事。他在我迷茫的时候,拉了我一把,让我确定学着他,以明暗互鉴的方式来写《海上繁花》(被选入2025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我的小说也是以舟山群岛东极渔民勇救“里斯本丸”沉船战俘这一真实事件出发来进行虚构的。为了虚构,得潜入漆黑的历史深处;为了读者也为了作者自己,得寻到一片光明来支撑——这已经是写作层面的具体指导了。他的另两部长篇《幻梦中涌动的海》《河流引路人之死》,倒真切地与水有关,也与死亡和新生有关,兜兜转转,指向的还是具体的人生。

  以上所说的,除了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已经于2014年去世,其余的,都还在海洋的某一端活跃着、写作着,继续在拓展海洋文学的边界。近年我跟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来自坦桑尼亚的古尔纳和身在挪威的福瑟,也都有与生俱来的海洋元素。那又是不一样的海了。相对于爱尔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相对中心(只是相对)的海洋文学,以上两位作家就更边缘化了。我也曾从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那里读到过海,还有马来西亚黄锦树的海,这些边缘的海,又是另一种形态。无论怎样的书写,我都看到了囚禁与突围,破坏与迁移,大海平静表面下的激流和台风天的巨浪,都有。

  好吧,那么,来一个女作家,美国安妮·普鲁的《船讯》,说一个纽约的工作生活双失败的记者回到加拿大纽芬兰岛最后获得救赎的故事,这个小说,也在某个时刻,给过我支撑。似乎可以说:大海,让女人走开。从这个意义出发,即便我首先认定我是人,我是作家,其次才是女人和女作家,我还是会一边遗憾并一边庆幸。对于我来说,或许,海洋文学这片疆域,是我的宝藏之地?

  打住吧,阅读这些“海洋文学”,我不是为了寻求好词好句来装饰我的文本,即便在我的学徒时期,我也原创地使用简洁的词句,对于太过惊人和新奇的比喻,我一直保持警惕。阅读它们,我只是想看看,世界范围里的“海洋文学”是怎么样的,寻找他们观察海洋和岛屿上生活的视角——就是我刚刚说的取景器。小说写到最后,比拼的不是那些精巧的比喻或警世的金句,而是写作者立足之地和取景之野,是勘探到的海洋的广度和深度。2012年之后,也就是写作十年之后,我开始真正在海洋文学的疆域里实践,今年即将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和明年即将出版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算是我交出的答卷——那些小说里头,海洋开始参与塑造我的人物内心。

  原谅我没有好好阅读沿着祖国的海岸线而产生的文学,2025年海洋文学榜的颁出,给了我一份指引,我已经将这份榜单好好留存。

  海洋文学和生态文学的交集,看似是个很新的子集,当浩瀚的海洋和生态结合在一起,会不会有《寂静的春天》这样的传世之作?作为一个海洋土著,我关注的生态一直和人的生存纽结在一起。舟山群岛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的“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在将一部分原住民连根拔起的同时,是不是也同时是还岛于海的生态之举?在舟山被严格执行的“禁渔期”,更是海中人目睹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近海海洋资源匮乏之后的亡羊补牢。近海作业的船只和渔网,都因生态方面的种种考虑而推行各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渔民的生存状况随之改变,在这样的变更之下,在海洋生态和渔民生活之间,又该怎样平衡?这些,不仅是属于舟山群岛的问题,也是属于沿着整条海岸线居住的渔民社群的问题。从这点出发,我们自己的海洋文学和生态文学的交集,就不该是概念性的写作。近年,籍贯舟山现住宁波的虞燕,以一系列的散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出版了《小岛如故》等散文集,她在海洋文学上的努力,一定会被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舟山嵊泗的本土作家周苗,他出版了《海物惟错》,以小品文的写法书写海鲜与海边人的生活,他还将继续深耕于此。这样的写作,都是和岛屿上的人和生活紧贴着的,生态和海洋,在其中不是概念,而是可触可及的人的生活。

  无论我们把视角拔高到云层之上,还是深潜于海底,只要我们还是人(包含拟态的各种有“人心”的动植物),正如所有从海里蒸发上去的水终将落回地球,我们的观照,还是会回到人之本身。这是“人”的自大吗?如果脱离了这份自大,那我们又是什么?人和万物,怎样去取得平衡呢?我将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读和写。

  作为一个在岛屿上生活的写作者,就说些和自身写作和阅读有关的话吧。真高兴,聚光灯打到海面上来了。期待海洋文学和生态文学的交集中,会不断有璀璨的珍珠涌现。

  (作者系作家)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速度与未来!世界高铁大会看中国列车如何“领跑”

  • 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