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浦 子
家乡的溪流让我的脸红了两次,这可不是笑话。
一次是因为几位作家应邀来某乡镇采风,指着眼前的一条溪说的一句话。原先弯曲的溪流被人为“拉直”,溪岸种上花草树木,又安装了豪华的栏杆和漂亮的灯柱。这是小流域治理的成果。可作家们摇头说:“这里到底是城市,还是农村?”
另一次是时隔不久,我与一些朋友一起在某地山下,看到一段状态原始、颇有野趣的溪流。我以为其出自天然,当地人却说,这河道是整治过的。原来,打造“水清、岸绿、人亲”的生态河道,是对这段河道工程的目标要求。治理之初的简单划一行为,已经被制止了。
第一次脸红是由于被他人嘲笑,第二次脸红是由于我自己的无知。两条溪流,一直一曲,展现的是人的认知问题。
溪流的曲,体现了自然法则。溪流的曲,也蕴含了美学理想。古今中外的画家、诗人,大多以曲为美。溪流的曲,有哲学含义。地球的形态,星球的运转,都是曲线组成。其实,曲里包含了直,因为曲是由无数的直组成的。
在日常工作里,人们往往耐不住这种曲,而喜欢直。舍曲求直,有时候是思维简单化的表现。
简单的思维催生了很多的不合理、不耐久现象。某城市宣布要大种草坪,结果整个城市绿化就种草,最后连树也拔了,就剩平展展的草坪;一些领域在对待科学技术问题上,往往注重技术应用,不注重科学研究;某地出台了多生孩子的奖励标准,而对育龄夫妻的生活困难关心甚少……这种谋划单一、不顾其余的做法,也是“直线型”思维的体现。
曲的力量,不仅仅是溪流,更在日常工作思路上。我熟悉的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县,没有只顾埋头搞经济,而是想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不误。我听多任县干部说起,生态建设虽然某种程度上看似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但曲是为了伸。细细想来,抑制的是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的是可持续的优质经济。他们对于溪流的态度,与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一致。结果是生态环境保护好了,经济也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百强县,且排位一年年提升。
曲也不能走极端,极端的曲也不是自然的。溪流的过度弯曲,会影响洪水的排泄而造成灾害。人也一样,发现错误不敢指出,面对逆流不敢抵挡,那也是一种消极力量,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害无益。这里就需要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腰板要“直起来”。
可见,曲和直是相对的。用最为自然的树木打比方:树的根须是曲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吸收营养;枝干是直的,是为了更能亲近太阳。在曲直间找到动态平衡,才能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