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贺绍俊
位于华夏腹地的秦岭,像一条蜿蜒的分割线,将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差异明显划分为南北方。它和合南北,泽被天下,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在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秦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保护。王洁的长篇报告文学《过秦岭》就真实记录了生态保护之下秦岭是如何不断走向青翠、如何青山变金山的。
秦岭是巍峨神圣的,在决定要写这样一部报告文学时,作者明确了秦岭是必须敬畏、爱护的一个精神符号,但是当她一次又一次地“过秦岭”时,愈加感受到秦岭还有亲切、平和的一面。它既是“仙灵住的地方”,又是让你感到温馨的“家”。每一次“过秦岭”都像是回家一样,更重要的是,大山里还有那么多的“家人”。作者将生活和工作在秦岭的家人们称作“秦岭人”,他们得到秦岭的滋养,又日复一日地保护着秦岭,让秦岭的生态变得越来越好;他们虽然每个人都很平凡,但与秦岭融为一体,一起构成了秦岭的伟岸。
作者在近3年的时间里走访了秦岭的56个村子,素材库里记录下与189人的访谈,因而才能在《过秦岭》中描绘真实感人的秦岭人群像。她写的护林员在秦岭一干就是40多年,问及为什么能长年坚持,他们谦虚地说,没想过理想、价值这些观念,但“置身森林深处,才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这是一种难以说明的缘分”。在汉江源有一支志愿的巡河队伍,数十年如一日地去河道捡垃圾。有游客得知他们捡垃圾没有报酬时,惊奇地问:“那你们为啥干?”他们很平淡地回答:“不为啥,这里是我们的家呀!”再如,年轻的李夏跟随野化放飞的朱鹮来到了秦岭,为朱鹮适应野外生存操碎了心,而就在他见证一对朱鹮相恋成家的过程中,自己的爱情果实也瓜熟蒂落了,与那位经常一起在田野奔跑的姑娘做出了相伴一生的决定……
作者认定了要往平凡里写,而我们却能够从这些平凡的故事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读出平凡的百姓是如何身体力行、朴素地表达着他们的家国情怀。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就像你从没感觉到空气的存在,但它是那么重要。”这也正是《过秦岭》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它通过从秦岭采撷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证明了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道理:“最伟大的善举,就隐含在平凡的小事里。”作者曾经想以秦岭的灿烂文化写一部鸿篇巨制,但当她一次次与秦岭人相逢相识,她被这平凡的人间醍醐灌顶,立志要让自己的作品“生于泥土,长于平凡”。
作者的文字很优美,也饱含着情感,这一定也是秦岭慷慨的馈赠吧。用她自己的话说,“大山的温厚、草木的灵性、日月的精华,都会滋养着文字源源不断,从笔尖流淌。”她既写了秦岭的自然与历史,也写了秦岭的凡间与苍生。在秦岭,人类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谐共生,满山飘香的碧绿茶园与稻穗扬花的层层梯田交相辉映。在秦岭,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保护不是一“封”了事,而是给生活提供了创造的源头。我们从书中不仅看到秦岭的景色越变越美丽了,而且还看到人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作者抱着回家的心态“过秦岭”,她也充分写出了秦岭这个家的温暖。当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相信也会找到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