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黄珍玲
麦玮桐来自广东深圳,现在是一名定居在英国伦敦的自由插画师。从童年时对绘画的热爱,到现在成为《哈利·波特魔法图鉴》中唯一的华人插画师,她的作品受到各地读者关注。
一直以来,麦玮桐始终以亚洲创作者的视角,向世界呈现着丰富多样的中国和亚洲文化。
二〇二四年,麦玮桐在英国伯明翰设计周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从小热爱
小时候,麦玮桐的课余生活几乎都在少年宫度过。她尝试过钢琴、舞蹈、象棋、书法等课程,最终只对绘画产生了持续的兴趣。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教学轻松、有耐心的美术老师,让她在画画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
初中时,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麦玮桐随家人移居加拿大。虽然生活环境完全改变,但她没有中断对画画的坚持。高中时,她第一次接触人体写生课程,这种直接面对真实人体结构的创作方式,对她来说既陌生又吸引人,也拓宽了她对绘画内容和方法的认识。
对绘画的热爱贯穿了她整个求学阶段。申请大学时,她希望去欧洲感受当地的艺术氛围,最终选择就读伦敦艺术大学。从预科到插画本科,一路学习下来,她逐渐明确了自己想走插画这条路。
身处艺术氛围浓厚的欧洲,只要有时间,她便穿梭于各地城市参观展览,不论规模大小,只要能看到原作,都会前往一览。“看展对我来说,不只是学技法,更是一种慢慢调整思路的过程。”她说。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观展经历,让她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
2013年,国内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商业插画需求上升。许多品牌希望找到有留学背景的年轻创作者,带来更新颖的视觉语言。麦玮桐也因此接触不少项目。
“那段时间我参加了很多比赛,也拿了一些奖,慢慢地就有国内品牌来联系我。”她回忆说。虽然是学生阶段的项目,但这些经历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大学毕业后,麦玮桐进入伦敦一家创意工作室实习。项目密集、节奏快速,她也在这一年里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参与团队协作。但一年后,她还是决定离开。“我想要更多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她说。
离开工作室后,她与英国一家老牌经纪公司签约,开始以自由插画师的身份接项目。现在的她依然坚持创作,也更注重在不同项目中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不追求所谓的“风格标签”,而是想做一些耐看、有想法的东西。
成长之路
成为自由插画师后,麦玮桐陆续接到了来自各类杂志和报刊的插画邀约,作品数量稳步增长,也逐渐建立起个人风格。在这样的积累中,她等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大型实体出版项目——与英国知名出版社DK合作的一本百科全书插画创作。
机会的到来颇具偶然性。英国DK出版社的编辑在杂志上偶然看到她绘制的一幅老虎插画:一半具象、一半虚空,既保留了动物的真实结构,又在形式上保留了想象的空间。这种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风格,恰好契合了他们正在筹备的“梦的百科全书”项目。于是,出版社很快联系了麦玮桐,正式敲定合作。
“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非常开心,也很紧张。”麦玮桐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本实体书的全部插画,意味着从风格探索到节奏安排,都要自己来把控。”
项目之初,为了让插画既符合科学解释的逻辑,又具有吸引力和幻想色彩,她花了半年时间与编辑不断磨合,反复尝试调整画风,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因为书籍内容围绕“梦的存在”展开,需要插画在逻辑与想象之间游走,既不能太跳脱,也不能流于平淡。等到风格确定下来后,大量插画工作接踵而至,而时间已相当紧迫。
在创作后期,麦玮桐的灵感几近枯竭,只能依靠过往经验和对画面的熟练掌控强撑下来。她曾在3个月内完成108幅插图,创下个人最快的创作纪录。最终,这本书顺利出版,并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也让她真正打开了进入国际出版插画领域的大门。
除了出版社项目,麦玮桐也积极参与商业品牌合作。在牛年春节,她为科颜氏品牌创作了全球新年系列推广的主视觉及产品包装设计。在那次创作中,她选择以浓烈的红色为主调,融合中国传统节日元素,并以生肖“牛”的形象构图,展现热闹又祥和的节日气氛。
“那一年我刚好在国内过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投放在商场大屏上,很多人驻足观看,我觉得挺骄傲的。”麦玮桐说。
文化连接
2021年,麦玮桐在伦敦创办了一家面向亚洲插画师的经纪公司,主要为亚洲插画艺术家对接海外项目。谈及创业初衷,她坦言,是因为“看到太多遗憾”。许多国内插画师作品优秀,却常因语言、流程不熟等现实问题与机会擦肩而过。
身为自由插画师,她熟悉行业运作,具备一定的语言与地理优势,便开始尝试为他人“搭桥”。目前,公司已与BBC、《纽约时报》等建立了稳定合作,逐步成为连接亚洲创作者与海外市场的平台。
2023年10月,《哈利·波特魔法图鉴》全球同步出版,包含35种语言版本,由7名国际插画师共同完成。麦玮桐成为其中唯一的华人插画师,负责第一章节人物介绍部分的绘制。
“这本图鉴是一个系列大合集,介绍了哈利·波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魔法物件。”麦玮桐说。书籍不仅面向已有的哈迷,也是为尚未接触这个故事的新读者设计的入门读物。
为了完成这部分创作,麦玮桐重新阅读了原著小说,在理解角色背景和故事走向的基础上,提取视觉要素加以呈现。“编辑希望每一幅插画都能经得起读者反复翻看,有层次、有信息量。”因此,在构图之外,她还精心加入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线索,把阅读经验融入到了画面之中。
2024年6月,她受邀在伯明翰设计周发表演讲,分享亚洲插画师的国际化路径,也讲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所见所思。“我提到了一些亚洲文化在国际视野下被误解或刻板化的地方,希望更多中国乃至亚洲插画师能被看见,也希望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面貌。”麦玮桐说。
自伦敦艺术大学求学以来,麦玮桐在伦敦开启了自己的插画之路。在这座城市里,她既是创作者,也是观察者,从展览、合作、讲座中不断汲取灵感,也经历了自由职业带来的起伏与挑战。
“画画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说得十分坚定。在自由与责任、创作与管理之间,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也让更多插画师被世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