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荐阅 > 正文

跨越半个世纪的记忆

来源:光明网2025-08-23 07:37

  作者:周立文

  半个世纪,对人生来说足够漫长。它意味着许多当年的老人墓木垂拱,当年的少年鬓发如霜。在如梭的时光里,人们同时学会了遗忘和铭记。

  1942年,赵小宝是一个19岁的新嫁娘。1978年,他的丈夫麻良水因病去世。丈夫得了胃溃疡,医生一再地嘱咐他忌食辛辣,但他吃辣椒有瘾,怎么也忍不住,病情因此而恶化……

  赵小宝和儿孙们搬离海岛,在古镇石浦安下了家。

  据她的长子麻才兴说,母亲一看到把飞行员馈赠的纪念品,眼睛就湿润了,她嘴里还念叨着:“不知他们是不是都平安回家了。”

  1990年的一天,正在带孙子的赵小宝突然接到通知,说是美国人看她来了。赵小宝先是一愣,接着便泪流满面:“敢情他们还记得我们!”

  同时她又颇感遗憾: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护送美国飞行员的丈夫,看不到这一切了。

  “母亲听说当年的飞行员要来,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麻才兴说。

  赵小宝终于见到了美国人。虽然他们并非那几位飞行员,但赵小宝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在她家住过的那5名飞行员,有4人依然健在。赵小宝十分高兴,她想,也许什么时候能再见上他们一面。

  果然有这么一天……

  来自大洋彼岸的邀请

  1991年9月,中国驻芝加哥领事馆领事赵相林收到布莱恩·穆恩的一封信。

  敬爱的赵领事:

  你知道,1942年4月举世闻名的杜立特机队在“二战”中轰炸东京,明年1992年是50周年纪念的日子。我想邀请贵国一些勇敢的人士,他们曾在1942年救护了杜立特轰炸机队的飞行员。他们将让美国电视和新闻界一睹风采,受到敬重,并登上明尼苏达亮丽的舞台。我当然会一路伴随。一项建议已送交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电视网,当勇敢的中国人与前来明尼苏达州的杜立特轰炸机队飞行员重聚时,它们将跟踪报道。

  由于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次50周年的重聚,全美数百万人都将看到。此外,我受委托代表“杜立特轰炸机探险队”(我们1990年的中国考察团),将在1992年3月20日这一天,登上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希尔顿剧院,你的人民和轰炸机队飞行员将在这个地方亮相。假如总领事王立和你本人能够光临,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你的人民从上海到明尼阿波利斯的往返机票,我已安排西北航空公司免费提供。轰炸机队飞行员也要飞往明尼阿波利斯。如果国家电视台要求中美两国团体再到芝加哥、纽约和华盛顿,机票也将提供。在明尼苏达州,你的人民就是我的宾客。除了领取美国入境通行证和护照外,他们不需要什么开支。

  1990年带领考察团访问中国时,我与你的人民相聚过,他们保护过杜立特轰炸机队5个机组的飞行员。他们是这一群体的代表,我将邀请他们来到美国。我真想全部邀请,但这不现实。因此,特将邀请名单列在下一页……

  经外交部批准,浙江省政府决定由省对外友好协会负责组团,完成这次访问。

  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5位素不相识的浙江老人,因为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偶然事件,在西子湖畔相见了。应杜立特突袭者协会的邀请,他们将于3月13日前往美国访问。

  他们中唯一一位女性就是赵小宝。另外4人是陈慎言、曾健培、刘芳桥和朱学三。

  上海市粮食局退休干部朱学三发现,他虽然已经67岁,却是地地道道的“小弟弟”——赵小宝比他大两岁,年龄最大的刘芳桥比他大17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7岁。

  朱学三已经与1号机组领航员波特两次在西天目山下会面。

  通过杜立特,曾健培得知格兰宁、雷迪和加德纳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与11号机领航员卡普勒、投弹手伯奇以及格兰宁的遗孀建立了联系。

  陈慎言也与劳森夫妇恢复了通信。1991年12月,艾伦·劳森来信说:“我们有3个孩子,他们都已成婚,并有10个孙子、孙女。”她还告诉陈慎言,劳森的身体还好,但无法亲自写信。

  陈慎言期盼着与劳森再次相见,然而很快便传来了噩耗:1992年1月19日,劳森因肺动脉瘤去世。这一天离陈慎言抵达美国的日子,只有1个月零24天……

  1992年3月13日,晴朗的天空飘着白云,海水湛蓝。一架银鹰载着5位老人飞过太平洋,抵达西雅图,然后转机前往明尼阿波利斯。

  转机时,机场工作人员听说几位老人是营救过美国飞行员的英雄,立刻走上前去,帮老人们提行李,并优先给他们办理转机手续。来来往往的乘客纷纷也向老人们投来热情的目光。

  在圣保罗机场,朱学三找行李时与访问团走散了。机场工作人员见他十分着急,便把他带进办公室,一边安慰他,一边与代表团联系。穆恩先生的儿子开车两个小时,赶回来接朱学三。

  到达雷德温市后,代表团下榻于肖伯乐宾馆。他们一共在那里住了8天。有两位中年妇女每天开车赶来为他们准备早餐,而且是义务的。

  老人们发现,他们的中餐和晚餐总是换地方。原来当地人都以能请他们吃饭为荣,因此接待人员不得不尽量安排。接送的车辆也不断变换,驾驶员中有农民、工人,也有退役军人,他们都是义务服务的。还有100名志愿医师,随时准备为中国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那一天,又换了一位行动有些不便的驾驶员。他对刘芳桥说,我也是农民,养牛的。为你们开车,是我争取来的。我家离这里很远,但我的夫人很想见见你们。

  第二天,他果然把夫人带来了。

  雷德温市军人俱乐部在宾馆摆设了一个500人的豪华宴席,招待了访问团。

  在宴会上,朱学三见到科尔和他的夫人。多年后,他在《五老人访美》一文中回忆起当时情景:

  当晚,我们被邀请参加本市军人俱乐部举办的自助餐宴会,在那里我又与科尔及他的夫人见面。

  我好奇地问科尔:“你还认得我吗?”

  他笑着回答:“怎么会不认得呢,你还是当年的那个模样。”

  我说:“你是出于礼貌才这样说的吧?说句老实话,我可认不出你了。当年你是那么的英俊,如今却变成了个光头,连一根头发也没有了。”

  他扮鬼脸指着旁边的夫人说:“我的一头好发,全是被我老婆揪光的。”

  他的夫人很风趣,接口说:“可我现在是什么也揪不住你了!”

  自抵达雷德温后,波特一直陪伴在中国老人身边。在湖城中学,他对师生们说:“50年前中国人救了我的命,他们保护我,并把我送到安全的地方。48年后我访问中国,见到了非常朴实的中国人,他们对我还是那样的热情好客。我希望你们,我的孩子们,也能热情地对待中国客人。”

  一时间,5位中国老人成为美国报纸和电视上的明星。美联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和CNN等主流媒体,均派出记者跟踪报道。在一次晚宴上,竟有19架摄像机对准了中国老人。

  对不识字和赵小宝和刘芳桥来说,签名是一件难事。偏偏是每到一处,总有人排队等着他们签名。穆恩团队提前准备了300张折叠式卡片,上面印有5位老人和被营救的8位飞行员的照片,穆恩请求中国老人签名。面对美国友人期许的目光,赵小宝咬咬牙,在300分卡片,一张张描画出百家姓第一姓——赵。

  中国老人还得到了政府和议会给予的荣誉。罗彻斯特市授予他们“人类杰出服务”奖牌和荣誉市民证章。明尼苏达州众议院审议表彰中国老人,并授予他们明尼苏达州荣誉公民的议案,议案以全票通过后,议员们长时间地站立鼓掌。

  在飞往丹佛的飞机上,空姐一眼就认出了他们。机舱内的广播响了:“各位乘客:在我们的飞机上有一批中国客人,他们是当年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英雄……”全体乘客以热烈的掌声向中国老人致以敬意。在飞往华盛顿的航班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夕阳下闪耀着金光”

  密西西比河不舍昼夜地流淌,小城雷德温像镶嵌在河畔的一颗珍珠。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曾经这样歌咏道: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了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光。

  古老的黢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它一般深邃。

  而此刻,在“无限好”的夕阳下闪光的,是中国老人的银发;深邃而又明亮的,是中国老人的眼睛。

  3月20日,在雷德温的詹姆斯酒店,中国老人终于和盼望已久的突袭队员见面了。

  那一年,有41名杜立特突袭队员依然健在。他们能来的都来了。

  远在南加州卡梅尔的杜立特已是九五高龄,行动不便,无法亲临现场,但他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我代表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的全体成员,尤其是今晚在场的杜立特突袭队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向我们的中国朋友——那些不惜自己和全家承担巨大风险而搭救和照顾我们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村庄和你们的国家50年前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行为而感到骄傲。我要向你们所有的人说一声:好样的!”

  上午11时开始的见面会,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行进。波特和科尔最先登上主席台,在他们讲完“故事”之后,朱学三从另一侧登上主席台,波特和科尔张开双臂,迎上前去与他紧紧拥抱。

  当行动不便的刘芳桥在门口出现时,布德·法克特和夫人立刻迎上前去搀扶他。50年前,正是刘芳桥的老乡们,守护并收殓了他哥哥利兰·法克特的遗体。布德失声痛哭,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把弟弟使用过的剃须刀,那是1990年在浙江遂昌找到的。——在此后的5天里,布德·法克特夫妇和他们的女儿,一直陪同着老人们。

  查尔斯·奥扎克的女儿乔治奥娜读了父亲写的感谢信。她声音颤抖地说:“要不是中国人救了我父亲,今天就不会有我站在这里讲话。我从心底里感激中国人,感激营救我父亲的恩人。”

  刘芳桥瞪大眼睛,嘴唇嗫嚅着,老半天才说出话来:“过去的事情你们还记得?我记不起了呵。我到了美国,你们待我很好,我谢谢你们!”

  赵小宝刚在主席台上站定,两位老人走到赵小宝面前,问她还认识他们吗?赵小宝仔细地端详着,尽管他们鬓发染霜,脸上爬满沟壑般的皱纹,她还是认出来了:威廉姆斯和塞勒。三双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72岁的塞勒对69岁的赵小宝说:“那个晚上,你做的饭菜是我一生中吃得最香的。”

  “你们当时不怕日本人报复吗?”威廉姆斯问。

  “知道你们是打日本鬼子的,也就没有想到遭报复。”赵小宝答道。

  威廉姆斯把提前写好的一封充满深情的信,当场递给了赵小宝。

  那天晚上,我们落入海中,游上岸时已经筋疲力尽。虽然语言不通,但中国人看到美国国旗,认定是反抗共同敌人的朋友,就毅然地接我们到家中,换衣,进餐,帮我们逃过了灾难。次日晚上,勇敢的中国人又为我们乔装打扮,冒险将我们送出日寇的封锁线,使我们能够重返战场,对抗敌人,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的子孙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给予我们的友爱和帮助。

  接着“亮相”的是卡普勒和曾健培。卡普勒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易拉罐,用双手捧给曾健培。卡普勒代表伯奇和全体机组成员,一共准备了50瓶特制的BUSCH牌啤酒。

  “50年前,你让我们喝到了一生中最好喝的啤酒,我就以这50瓶啤酒来报答你。一年加一瓶的利息!”卡普勒幽默地说。

  于是,现场观众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4月18日晚,11号机组成员被护送到歙县县城,曾健培等人安排他们在宾馆里住下。晚餐时,曾健培问他们是否还有什么需要,伯奇随口说道“我想要一瓶啤酒”。飞行员哪里知道,在那个年代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要想弄一瓶啤酒得有多难。没想到的是,曾健培竟然真的弄来了一瓶上海牌啤酒。只有一瓶,他找不到更多的了!

  陈慎言再次见到了达文波特、麦克卢尔和撒切尔。达文波特挽起裤管,手指腿上的伤疤动情地说:“我不会忘记它。是中国医生治好了我的伤,他是最出色的医生,他挽救了我的生命。”提及劳森,4人不禁黯然神伤。

  当天下午,几十名记者分组采访了中国老人和飞行员。达文波特对记者说,杜立特飞行队队员是英雄,中国人民也是英雄,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们做出的贡献。虽然已经过去了50年,但说声道谢的话从来也不会晚。

  “21日的活动安排和前一天大致相同,不过今天的与会对象是本市的普通市民。为了把会见搞得有条不紊和生动,主持人穆恩一早就把我们和飞行员们(包括他们的家属)集合起来,到本市的一家剧场进行彩排。”朱学三说。

  21日的活动也增加了项目。

  ——当老人们一一登场后,飞行员代表将系在三色绶带上的奖牌挂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奖牌的正反两面分别刻着“美国人民感谢你”字样和两面交叉的美国国旗。

  ——当灯光暗下来后,穆恩夫人推出了一个带有“Doolitle Tokyo Raid 50周年纪念”的奶油裱花的蛋糕,上面插着50根点亮的红烛。

  活动结束后,台上的全体人员挥动着荧光棒,向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告别。

  “最纯的美酒”

  10年并不漫长,但它带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1992年访美归来后,刘芳桥、陈慎言、曾健培、朱学三相继离世,唯有79岁的赵小宝,依然守护着一川枫红,两岸芦白。

  2002年,是杜立特行动60周年。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华盛顿等地举办了《历史的记忆》大型图片实物展。

  展览由3个部分组成:一、驼峰航线;二、陈纳德飞虎队;三、营救杜立特轰炸队。第三部分由浙江代表团负责布展。

  于是,赵小宝随团第二次飞越太平洋。

  10月8日,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聚会上,坐在轮椅里的西姆斯进场时,不停地向赵小宝招手致意,紧随其后的是另两名突袭队员是撒切尔和格里芬。

  赵小宝得知曾在她家住过的飞行员,有4人已经去世,仅存一人也因身体状况无法前来,她喃喃地道:“心里好难过,心里好难过……”

  由女儿、女婿陪同和照料的刘同声,也坐在轮椅里。

  10年前访美时,穆恩夫人一直陪伴着赵小宝。临别时,两人泪水涟涟。

  再次相见,当灯光和摄像头一齐对准赵小宝时,穆恩夫妇走上前来,一个怀抱鲜花,一个手握香槟酒。

  “这是一瓶香槟酒。当你回到中国打开香槟时,就会想起美国朋友。”穆恩说。

  赵小宝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千言万语归为一句:“我盼望我们两国人民继续友好下去。”

  展览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见到了穆恩夫妇。说起那瓶香槟酒,他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相赠:“老树最好烧,老酒最好喝,老友最可信,老书最好读。”

  “你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你们的勇气和正直,无疑酿就了最纯的美酒,也写成了最好的书,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你们是伟大的朋友。由你们点燃的中美友谊之炬,必将照亮两国关系的前程,尽管未来的道路也许坎坷曲折,但终将通向光明。”赵启正热情洋溢的话语,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本文摘自《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略有删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