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晓荣)以文学之名,赴散文之约。8月22日,由花山文艺出版社与北京房山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拇指丛书”(第二季)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彭程、韩小蕙、凸凹、古耜、刘江滨五位当代散文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丛书出版价值以及散文的坚守与创新”为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作为聚焦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出版项目,“拇指丛书”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首屈一指”的立意,收录《对坐》《身边的青鸟》《天下风情》《亦有风雨亦有晴》《如草在野》五部力作。丛书主编刘江滨介绍,本季作者均满足高标准选人思路——既拥有广泛读者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还始终处于创作一线,持续保持创作活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丛书在装帧设计上采用“五色哲学”,五种主色调对应不同作品的气质,直观呈现每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被誉为“散文复兴的推动者”,其1990年代推动散文复兴的《太阳对着散文微笑》至今仍被视为行业经典。在发言中指出“散文的当代性困境”,呼吁打破文体界限,强调“散文不应被事实真实所束缚,而更应追求情感与文学的真实。”文字严谨而深邃的彭程,则侧重散文的“自由”本质与“美文”特质,提出写作者应忠于内心的感受,让有限的篇幅绽放出无限的诗意。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古耜,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提出散文需具备“问题意识”,避免史料堆砌,努力探索学术与文学的融合,使深刻的思想借助可读的语言走入读者内心。北京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凸凹尤其强调散文的“专业精神”,反对将其视作“副业”,呼吁写作者以敬畏之心精细打磨,重塑散文的尊严与价值。刘江滨则以新作《散文,别太像散文》为例,主张散文应当“开放自由、不拘一格”,打破文体边界,释放创作潜能,开拓散文更辽阔的疆域。
本次座谈会由郝建国主持,他表示:“五位作家的观点碰撞,为当代散文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路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媒介变革的当下,散文创作既要守护文字的精神品格,也需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在座谈会上透露,该社积极扶持基层作者,推动“素人写作”,为文学爱好者搭建出版平台,该社近年来已成功推出农民诗人白庆国等素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