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社鼓声声祈丰年——诗中的社日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社鼓声声祈丰年——诗中的社日

来源:北京晚报2025-09-16 09:46

  ▌纪习尚

  社日,是古代的重要节日,一年两次,分为春社和秋社。社日里,人们休假一天,准备社糕、社饭等美食,敲起社鼓、祭祀社神,还要举行宴会,迎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正史中对这些微观的节日场景记述不多,唐、宋的诗人们,却用一首首诗歌为我们留下了已经消失的社日习俗。

  燕子是春、秋社日诗歌中的标志性元素。图为清代蒋廷锡所绘《桃花双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社日,人物时间地点

  让我们先从“社”这个汉字说起。社,左边是和神有关的“礻”,右边是代表大地的“土”,连起来就是土神。土地滋生庄稼,庄稼养活人民,社神,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切,社日自然是人们看重的节日。

  社神,有个具象化的人物,叫句龙(也作勾龙、后土)。相传他是共工的儿子,《左传》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因为句龙能平九土,所以被当作社神祭祀。唐代苏颋曾在秋社日,与朋友在崇让园宴饮,席间大家以“社”为主题,分韵赋诗。苏颋写下:“鸣爵三农稔,勾龙百代神。”宋代晁公溯,看到修整后的通济堰(位于今浙江丽水),涓涓清流灌溉了大片农田,高兴地写道:“人颂勾龙社,恩沾佩犊民”,说的都是社神句龙。

  祭祀社神的日子,称为“社日”,一般在春二月、秋八月。南朝时,“常以岁二月、八月二社日祠之”。唐代时,明确规定二月、八月的第一个戊日,也就是“仲春、仲秋上戊”,在太社举行祭祀仪式。到了宋代,朝廷和各州县则以“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唐代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诗中,有“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可见,社日与寒食节靠得很近,这时候,江南一带已经开始转暖,杜鹃啼鸣,农民们浸浴蚕种,准备育蚕了。有的年份,社日还会与春分重合。权德舆在二月二十七日春分这一天,打开窗帘,看到外面“风光处处生”,这一天又兼社日,他于是联想到“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祭祀社神的场所,称为“社”。从中央到郡县,以至里巷,都建有社,“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其中,为全天下百姓所立的称为“太社”,为皇帝一家所立的称为“帝社”,诸侯所立的称为“王社”,各州、郡、县等地方官府所立的,称为“官社”,百姓们自主设立的,称为“私社”。私社的祭祀,也有要求,如唐元宗时规定:“百姓私社,宜与官社同日致祭”。

  社祭历史久远。春秋时,鲁庄公二十五年(前669)、文公十五年(前612)、昭公十七年(前525),都有在社中祭祀的记录。汉代时,为了显示“裂土封侯”,诸侯要从代表天下的太社受土,建立本国的分社:“王者以五色土为太社,封四方诸侯,各以其方色土与之,苴以白茅,归以立社。”汉武帝封三个儿子为王,东方的齐王,受赐青色土,建立“青社”;北方的燕王,受赐黑色土,建立“玄社”;南方的广陵王,受赐赤色土,建立“赤社”。

  人人可以享受假期

  社,无处不在,社日因此成了每个人都能亲身参与的节日,参与感很强。

  这一天,官吏们能享受到放假待遇,唐代兴元元年(784年),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因为“环滁皆山”,他称滁州为山郡。这年的春社日,州府放假:“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他一个人坐在衙署里百无聊赖,不如到外面走走吧。一路上,池塘绿水泛起微波,柔软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走着走着,不觉已是黄昏时分,开满春花的小园,已经半掩了门扉。韦应物远望着城外的村落,村民们此时是否已开始上演社日的欢庆?“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自己没能参加,还有些遗憾呢。宋代也有社假,《庆元条法事类》记载:“二社,假一日。”春秋二社日,各放假一天。

  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在这一天放下手头的活计,放松一天。“唐、宋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

  女性们可以享受一天的消闲。南宋黄公绍有《青玉案》词:“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写的就是一位女子,社日这天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看到成双成对飞翔的燕子,勾起了对恋人的思念。

  男性也是如此,《吕公忌》甚至说,社日,男女必需“辍业一日”,否则会“令人不聪”。这里的聪,是耳聪目明的聪。还有传说,社日饮酒,能治耳聋。宋代李方叔有《社日书怀》诗:“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说的都是同一个风俗。

  “社日儿童喜欲狂”,读书的学童们也要放假。《岁时杂记》说:“社日,学生皆给假。”不上学的儿童,这天也可以尽情玩耍,家长绝不会安排他们做活计。因为,如果社日还劳动的话,就会“令人懞憧”,也就是迷糊、糊涂。

  此外,有的地方还会把葱系在竹竿上,立于庭院,让小学生从窗户内去触碰,叫“开聪明”;还有的在竹竿上挂蒜,表示“能计算”;江浙一带还有让稚子“爬沟”的风俗,如“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目的都是祈求儿童耳目聪明、健康成长。

  社鼓声里的祭社仪式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说的是社日习俗——敲社鼓。和现在迎神赛会时要敲锣打鼓一样,古代的社日,一个村落的人们,也会凑份子,集体置办供品、组织赛神的队伍。赛神队一路敲打社鼓,走向附近的社祠。他们有两个目的,一是向社神祈求丰收,二是感谢社神对土地的润泽。日暮时分,赛神队又鼓乐喧腾地返回。

  南宋李若川有《村社歌》,生动地描写了社日祭神的全过程,诗的每一联都是一个分镜头。“清晓鼕鼕鸣社鼓,前村后村走儿女”,社日一大早,年轻男女们就敲起社鼓,从一个村走到另一个村;“田家醵钱共赛神,谢神时晴复时雨”,原来是家家户户凑钱,共同感谢社神带来的阳光和雨露;“案有肴酒炉有香,老巫祷祝躬案傍”,只见社祠前,桌案上摆满了鱼肉和美酒,香炉里的香已经燃起,主持仪式的老者,正在祈愿好年景;“愿得年年被神福,秋宜稻谷春宜桑”,围观的村民们也跟着默默祷告:希望社神年年赐福我们,春天养蚕、秋天收稻,都有好收成。“人淳礼简酒无数,歌笑喧阗日将暮”,祭社神的仪式结束后,人们又捧出美酒,尽情歌唱、欢笑、畅饮,不觉日已黄昏;“田翁攲侧醉归来,山头明月山前路”,喝醉了的乡村老翁,歪歪斜斜地走在山路上,只有山顶上的明月和山前的小径陪伴着他。

  唐宋时,社鼓赛神的习俗很流行。比如唐代白居易的“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刘禹锡的“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宋代陆游也有《秋社》诗:“雨馀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描写了祭社返回的场景。

  宴饮、赏赐,社日很热闹

  社日有专属的节日美食。唐代有蒸饼、环饼等;宋代秋社日,亲戚邻里间会以社糕互相赠送;宫里还会将猪羊肉、腰子、肚肺、鸭饼、瓜姜之类配菜,切成棋子片状,调味之后,铺在饭上,称为“社饭”。这一天,出嫁的妇女回娘家时,还会带上“新葫芦儿、枣儿”,俗称“宜外甥”。

  社日,从朝廷到地方还要举行宴会,招待祭祀活动的参与者。宴会之后,朝廷会大加赏赐,让节日的欢乐加倍。

  唐代时,收到社日福利的大臣们会向皇帝上一张谢表或谢状,表达感谢之情。从流传下来的表状看,赏赐的物品种类很丰富。如《谢社日酒肉状》,是酒与肉:“其肉并酒,谨跪领讫,下情无任感戴之至。”而《谢社日赐羊酒等表》中,赏赐物则更多:“赐臣羊酒、脯腊、海味、油面、粳米等,仍特赐药饮。”

  北宋时,皇帝在社日摆下家宴,邀请仆射、尚书、丞郎、给谏等近臣参加,席间大张舞乐,很是热闹。写诗唱和是社日常有的娱乐活动,风雅的宋真宗在社日作了一首五言诗,赐给近臣,要求他们作诗相和。一些官员或者嫌烦、或者怕写不好挨批评,于是请求免交作业。哪知道皇帝热情很高:“君唱臣和,亦旧制也。”你们就不要推让了嘛。

  “社日连村餍酒肉”“家家扶得醉人归”,民间也要聚会畅饮。762年的春社来临前,一位热情的乡村老人邀请杜甫一起过节:“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老人让自己的儿媳妇打开酒坛,又大声呼唤,让家人端上糕点、枣栗。杜甫不好意思,屡次要告辞,但老人牢牢抓住他的胳膊,不让他起身。这天,老人和杜甫聊起了自己的大儿子,他是一名长期戍守边疆的弓弩手,前些天才放还回家,再也不想返回战场。这天他们喝到月亮高挂,老人仍然意兴不减,杜甫想要回家,又怕扫了主人的兴:“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社日双飞燕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燕子,农历二月飞回北方,八月又辞别前往南方。人们举行社庆活动时,总能看到这种优雅的鸟儿。它成了社日诗歌中的标志性元素。

  因为社日,燕子甚至有了专属名称“社燕”。“春风似有旧,社燕亦重归”,是春天的社燕,“叶落风蝉坞,巢空社燕梁”,则是秋天的社燕。

  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因战乱再度漂泊流离。春社之日,杜甫在船上,远远地看到两只燕子飞来,落在船樯上,向着船中人叽啾地叫着。它们仿佛认识船中的人,杜甫也分辨出来,这两只燕子正是过去在他的园中衔泥筑巢的老相识。燕语呢喃,向杜甫诉说:“你经常搬家,我在你居室中筑的巢,因此分散在各地。我和在船上飘摇的你,有什么区别呢?”说罢,燕子展翅,穿过花丛飞去,掉落的花瓣,漂浮在水面上。杜甫不禁老泪纵横,留下《燕子来舟中作》。杜诗中常常弥漫着一股忧伤,在社日遇到故旧的燕子,更加深了这种情绪。后人评价此诗:“读之但觉满纸是泪。”

  到了秋社时,燕子又要集结起来,到温暖的南方越冬。白居易有一首颇似寓言的《晚燕》,写的是一只秋社日的燕子。“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秋风已起,鸟儿们都已将雏鸟哺育长大,准备南飞,只有一只秋燕还在瞎忙。“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傻乎乎的燕子不知道时节已晚,现在筑巢还有何用?白居易因而感叹:“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窠。”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