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孙洁
最近偶然得到一首老舍的佚诗,兹介绍如下。
这是一首五律,题曰《赠祖湘》,发表于《龙门杂志》第1卷第1期。经查,2013年出版的《老舍全集(修订本)》未收录此诗,2005年张桂兴修订再版的《老舍年谱》亦未提及。
《龙门杂志》创刊于1947年3月,“全国报刊索引”收录至当年8月。本志出版于北平,由晏鸿敬、陈士林编辑,龙门杂志社发行。
老舍的这首诗就是发表在1947年3月15日出版的《龙门杂志》创刊号。全志24页,本诗刊于第13页。因为诗很短,所以仅刊于该页左下角,连标题和署名占三行。“全国报刊索引”收录的总共6期《龙门杂志》中,老舍仅发表这一则作品。
下面是“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收录的这首旧诗:
赠祖湘(诗)
老舍
嘉陵江上雾,歌乐山中花,
晓色闻啼鸟,疎钟送晚霞。
囊空歉酒肉,世乱贵桑麻;
梦里哀西柳,玉泉残月斜。
祖湘,无疑就是老舍的好友吴组缃。虽然目前并没有查到吴组缃曾用“(吴)祖湘”作为笔名,但民间也常常会有人把吴组缃的名字写成“吴祖湘”,更因为老舍和吴组缃的深厚友情,此处“祖湘”所指不作第二人想。
老舍和吴组缃结识于1933年,又在抗战期间的武汉和重庆共同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常常一处同吃、同住、同工作、同游散,无话不谈”(吴组缃:《〈老舍幽默文集〉序》)。二人在抗战文学的事业中携手创作,互相鼓励。吴组缃曾写下《一味颂扬是不够的》,支持老舍直面“暴露与讽刺”的时代话题,通过写话剧来揭露社会阴暗面。老舍曾写下《读〈鸭嘴涝〉》,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小说,并建议吴组缃把《鸭嘴涝》改名《山洪》后出版。在生活中,二人也是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特别是1942年4月至7月,老舍住在陈家桥,“距吴组缃宅七里”,“星期日,往往相访,日暮始别,以尽谈兴”。老舍通过题名为《乡居杂记》的一封致友人书信(写于1942年6月29日)记录了这段妙趣横生的生活,又写了著名的幽默散文《吴组缃先生的猪》,通过吴组缃养小花猪的趣事,记录战时文人的困窘生活。
关于老舍和吴组缃的交谊,张菊玲老师曾撰文《“知心同骨肉”:老舍与吴组缃——读〈吴组缃先生日记摘抄〉》(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详细记录,此不赘述。《老舍文学词典》和《简明老舍词典》的“吴组缃”条目多年前由笔者撰写,史承钧老师改定,亦可参阅。
吴组缃先生是小说家,亦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老舍留下了好几首赠予吴组缃的旧体诗,堪称知己之赠。吴组缃直到1990年代还有文章记录二人的唱和(吴组缃:《同老舍的一次唱和》,1990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二人的交谊实实堪称文坛佳话。可惜二人均未提到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老舍写于异国他乡的《赠祖湘》,今日有缘展示,也算是给这段持久的友情填充一个例证。
《赠祖湘》诗意隽永且清浅好懂,有老舍风,不必画蛇添足去解释。唯“囊空歉酒肉,世乱贵桑麻”一联,令人想起老舍赠吴组缃的诗句“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端午大雨,组缃兄邀饮,携伞远征》,刊《乡居杂记》)和“半老无官诚快事,文章为命酒为魂”(《村居四首》,刊《旧诗与贫血》),文人风骨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梦里哀西柳”则暗含吴组缃的小说集《西柳集》的标题,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佚诗乃偶然得之,随缘记之。感谢我的好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胡方研究员在一堆也许是罗常培先生留下的遗物中翻出这本老刊物,成全这段文字因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