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陈应松
在楚地广袤的田野里,在约百年前的一个春天,植物在疯狂生长,草芒上闪耀着残存的雨水,昆虫在地下掘进,鸟儿在天空歌唱,阳光刺目耀眼。有黄土翻动的地方,农人们正播下他们赖以生存的种子。洞庭湖之南的这片山地,野蒿蓊郁,散发着浓烈的苦味,芦苇和蒲草在湖泽边柔软地摇曳,所有新鲜的叶片都在舒展。一浪浪的土地被翻耕出来,蓝色的天空无边无际,沩水缓缓流淌,山风阵阵吹拂。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3个姜姓农民在栽种红薯的土沟里,无意中把一件国宝青铜器给刨了出来。
一些人不相信,在楚地这个偏远的地方,竟有过青铜时代。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曾在北方做官的宁乡人,将商代的四羊方尊运回了家乡,埋在农田里,之后便遗忘了,最后被姜氏兄弟挖出。但是,他为什么要埋下这青铜重器,为什么不能埋深一点?这么沉重的一个珍宝为何会被遗弃?似乎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在楚地的历史中,有着灿烂的青铜时代,有着巨大的铜矿。比如在湖北随州曾出土过曾侯乙尊盘,它被誉为“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极致水平。而在湖北崇阳出土的一件商代晚期铜鼓——崇阳铜鼓,为我国至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难道也是从外地运到那里去的吗?
比炭河里遗址更早的、夏商时期同样未见史载的盘龙城遗址,也出土了众多制式巨大的青铜器。由此人们猜想,青铜时代,在古老的国度里,南北方风格各异,气势不同,但都有青铜器的巅峰之作,南方青铜器物的恢宏奇崛、雄浑磅礴,超出人们的想象。四羊方尊显示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是“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也因此,它成为我国的传世国宝之一。
这是一尊什么样的青铜?不就是有4只羊的方尊吗?不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吗?不就是又沉又大吗?可那4只羊,有造型极其夸张的圆形犄角,线条流畅可爱,造型奔放沉着,卷角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方尊腹部及圈足上,其肩饰高浮雕蛇龙纹,尊的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又有一个同样造型奇诡神秘的龙头。整个纹饰细腻精美,难以想象的精美,似乎非人工雕刻。鳞纹、长冠凤纹、夔龙纹、蕉叶纹、带状饕餮纹、细雷纹,交相辉映,和谐地组成了这尊青铜无与伦比的匠心与神妙。这个设计者是何方神圣?而铸造者又是什么能工巨匠?
这样一件代表王室祭祀规格的重器,为何会孤零零地埋在田间,而不是埋入地下深深的墓室?这样的规格和等级,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商末周初,青铜时代的盛世,在这块偏僻的荒野上,是如何悄悄完成辉煌的一页?这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这一带的山地,除了四羊方尊,还先后发现300多件种类繁多、风格神异的青铜器: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铜铙、兽面纹铜花觚、兽面纹巨型铜瓿、云纹铜铙……在炭河里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青铜的铭文上,总算找到了一个方国的国名,这个南方荆莽中的蕞尔小国,却聚集着一批没有留下姓名的高超工匠。在这个方圆达14.5万平方米、今存面积2万平方米的古都城遗址里,有宫殿建筑的地基和柱洞,有坚实的夯土城墙,有整齐的护城河。
这个从未进入历史记载的都城,以此为中心的两公里范围内,在这个叫月山铺的盆地,百年来,发现了多件青铜大器。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一位村民在田间劳作,挖出了一件破损的青铜器物,卖给了废品回收站,恰好有湖南省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挑选文物的师傅,找到这个碎成10多块的青铜物件,将其拼凑组合,闻所未闻的人面纹方鼎现世了,至今这依然是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以人面为主要纹饰的方鼎。还有一个在溪河边洗菜的村民,抬头瞥见裸露的河床有一个青铜古物,拔出来一看,竟然是商代青铜提梁卣。本世纪初的一个炎炎夏日,几个孩子在沩水河边玩水嬉戏,看到河中沙子里露出一块青铜,于是几个人用小手挖掘,竟然越挖越大,一个重达61.9公斤的巨型古铜器——兽面纹瓿出土了,它比国内已知的任何瓿类铜器都要大。河中淹埋的这个铜瓿,成了中国青铜中的“瓿王”,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一个村民,在师古寨顶采药,遇到一条蛇,村民一路追赶这条蛇进了一个山洞,结果在掏洞时挖出两件商代铜铙……当然,还有一些青铜重器,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年月里,无人监管,流落到国外。
当然,这里是以绮丽想象见长的楚地,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青铜器的传说。有的说,炭河里遗址所在的月山铺,到了半夜,空中会穿梭回荡着青铜的呜呜声。据说,当年姜家兄弟挖出四羊方尊时,曾看见土里渗出暗红色的水。还有的说,当年文物修复专家在给四羊方尊做X光检测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所有的传说,都为青铜的古老包浆再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不管怎样,青铜是不朽的,冷锈的青铜铭刻着灼热的历史。稻谷渔歌、江花芙蓉里的青铜之音,铸造着楚人的胸怀与血性。吴戈犀甲,长剑秦弓,“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那青铜敲出的神秘神圣之声,穿越了整整3000年的时光烟尘,在楚地空旷寂静的夜空里,在满天繁星中,久久奔流、缠绕。这历史的回声,缓慢、沉重、盛大、庄严,让一代代的人仰望和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