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爱 玲
翻读黄钢教授所著的《近现代数学群星录》,有一种登顶俯瞰、荡气回肠的感觉,让人感叹原来数学书也可以写得这么有趣、这么有温度。
牛顿首创微积分,“仿佛为世界带来了一把金钥匙”。《近现代数学群星录》从牛顿起笔,讲述近现代史上60多位数学大家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数学思想的成就和贡献。上册介绍的数学家,涉及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等经典数学分支的发展;下册增加了维度,讲述第三次数学危机、各国数学学派,其中第四篇以“华夏之光”为题,集中介绍了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许宝騄、丘成桐等在“数学银河”里熠熠生辉的华人数学家。

《谁点亮了数学的星空:近现代数学群星录(上)》《谁开启了数学的新篇:近现代数学群星录(下)》:黄钢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大道至简。《近现代数学群星录》揭示了数学之美在于简洁准确,在于它解开了大自然的奥秘。从天体物理到流体力学,从声音传播到光线描述,从机器运转到星球运行,数学家们通过发展完善数学理论,不断解释大自然规律。数学有思维之美、逻辑之美、形式之美、深刻之美。《近现代数学群星录》多处引述数学大家关于数学之美的经典名句,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雅可比说“数学如同音乐或诗”。作者受此熏陶,写道:“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如同《道德经》,大音希声,大哲风范;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仿佛《楚辞》,姿态高雅,流畅自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如《心经》,四两拨千斤,简洁而美妙。”
读完《近现代数学群星录》不难得出结论:数学是世界上最抽象又最实用的学科之一。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快、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计算之妙、日用之繁,无处没有数学。书中列举了许多关于数学应用的成功案例:拉普拉斯利用微分方程计算了天体运行轨迹,分析了月球的环绕运动规律;高斯和韦伯画出了世界第一张地球磁场图;贝叶斯理论在当今已涉及广阔领域,从物理学到医学,从生态学到心理学,其应用到处都有。现在,国家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学这个基础学科必定有更大用处、更大作为。
数学家性格风格各异,但成长之路有迹可循,不乏共性。比如,信念坚定。希尔伯特的23问至今仍未完全解决,但他坚信“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这一雄心壮志就铭刻在他的墓碑上;黎曼一生清贫,家庭不幸,身体多病,但他依然全身心投入数学研究之中,40岁离开人世,留下了不朽思想和永恒贡献。再比如,淡泊名利。陈省身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渥生活,于1937年回国培养数学人才,助力中国数学崛起;佩雷尔曼生活清贫,成功证明庞家莱猜想,解决了困扰数学界长达百年的难题,但他多次拒绝崇高荣誉和丰厚奖金。还比如,专注执着。费马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教育,但他将数学作为一生的业余爱好,不离不弃,贡献卓著,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华罗庚家境贫寒、身体残疾,从初中文凭到大数学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
《近现代数学群星录》有助于专业读者深入理解数学家之间的联系、影响和互动,整体把握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同时,它对数学魅力深刻而生动的揭示,非数学专业的人也能看得进去、看得明白,让青少年读者埋下兴趣的种子,让大众读者了解数学与各学科的不解之缘,涵养人文素质。
